魏雅楠给老人开出营养食谱
柳鹏正在接诊患者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医院老年科专家提示,这绝不意味着老年人的一日三餐要“少吃肉多吃菜”,甚至只吃清粥小菜。在机体代谢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克至克;80岁以上老人同样建议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类,还要特别注意烹饪方式。
●现状●
20%老人有骨骼肌减少症
韩萍今年88岁,身材瘦削,每天都会坚持打上一段八段锦锻炼身体。不过身边常有亲友提醒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应该少活动”“万一有点磕碰可吃不消啊”。这些建议让韩萍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到底该不该继续锻炼?医院寻求答案。
第一眼看到韩萍,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魏雅楠对她的印象就是“瘦”,身体质量指数(BMI)只有18,属于体重过轻。在魏雅楠的诊室,握力器是必备之物,它能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老人的肌肉情况。随后进行的体成分检测显示,韩萍体内的肌肉量明显减少,患有骨骼肌减少症。
在详细了解其饮食习惯后,魏雅楠发现,韩萍不仅每餐的进食总量少,蛋白质的摄入水平也偏低,因此建议她在每两顿饭之间“加餐”,补充一次乳清蛋白。老人也严格按医嘱执行,短短三个月后再来复查,她的变化十分明显。“大夫你看,我腰上有肉了,扎皮带都感觉发紧了。”见到魏雅楠,韩萍立马报喜。
与韩萍情况类似的老人,魏雅楠在接诊时常常能遇到。医院老年科的在院患者中,约有20%患有骨骼肌减少症,且大多数患者在检查前并不自知。
魏雅楠刚接诊的一位78岁的高血压患者,同样身材偏瘦,平日买菜、烧饭、做家务样样不落,一家老少的一日三餐都由她承担。“旁人看起来,这位老人的行动特别灵活,但我们检查发现,她也患有骨骼肌减少症。”碰到这样的病人,魏雅楠总要多嘱咐几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都会逐渐出现肌肉流失,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日常行动无碍,老人及其家人往往难以察觉明显的变化,意识不到其中隐藏的风险。
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柳鹏说,老年人可以适当“胖”一些。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年人体重可以超标,而是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BMI指数正常值要略高。
正常人的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大多数人在50岁后便会出现肌肉减少。柳鹏以腿部肌肉为例,如果不加干预,每年肌肉量都会流失1%至2%。一位80岁老人的肌肉量,可能只有年轻人的一半。而体内肌肉减少,会导致身体虚弱、机体免疫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一旦不慎出现外伤、感染、病变,肌肉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提醒●
“胖瘦子”“瘦胖子”都要警惕
不过在柳鹏眼中,“胖”“瘦”并不仅仅是依据体形来判断。
年过七旬的王红军身形较胖,但他一直认为“太瘦扛不住病”,不愿控制体重,也没有意识到肥胖给他带来的隐性问题。在家人反复强烈的要求下,他才被劝到了医院临床营养科。
“胖,说明营养跟得上,我不减肥。”见到柳鹏后,王红军先给自己开了方子。
柳鹏先请他做做检查。体成分检测,是到营养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必须经历的一步。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超标,且有骨骼肌减少症,是典型的“胖瘦子”。这样的检查结果,让王红军的抵触情绪一下子降低了很多,回答问题的态度也更积极了。
平时王红军的饮食以高碳水为主,“一顿饭要是不多吃点儿主食,这顿就像没吃似的”。但柳鹏直接指出了问题,肌肉的补充需要保证蛋白质的足量摄入,特别是他已经出现肌肉减少,更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养成运动的习惯,减缓肌肉流失,王红军平时有出门散步的习惯,因此他的下肢肌肉比例明显更好。
袁慧则是另一个极端。家人希望这位瘦瘦小小的老太太能“增肥”,但检查结果让大家都没想到,她的BMI虽然只有19左右,却检测出了内脏脂肪超标,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贫血。这种隐形肥胖,便是“瘦胖子”。
“胖瘦子”和“瘦胖子”,这两种情况均对健康不利,都需要减脂、增肌。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是最为便捷的途径。
“膳食调查,是营养科室的一项特色工作,它和我们最终给出的个性化营养处方息息相关。”柳鹏说,患者的饮食习惯已经延续了大半辈子,如果突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患者极易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身体也可能不适应,甚至会因此放弃治疗。因此膳食调查过程,绝不仅仅是要发现患者日常膳食中的不合理因素,更要在其原本膳食结构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微调”实现最佳效果,给出营养处方的“一人一策”。
柳鹏为两位老人分别开出了营养处方,增加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并提醒他们适当增加身体活动量,避免久坐。照章执行三个月后,两人都陆续带来了好消息。王红军减重15斤,内脏脂肪明显减少;袁慧则增重了10多斤,疲乏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身体代谢状况也变好了。更重要的是,两人的肌肉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食谱●
每餐的鱼禽肉蛋奶要达标
“营养门诊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其实所有的疾病、亚健康状态,甚至只是体形改善的需求,都和营养相关。”平时,柳鹏经常会参加院内的多学科会诊,魏雅楠就是他的好搭档之一,在对老年人的慢性病进行治疗的同时,也通过饮食调节身体状态。
前不久,两人刚刚为一位八旬糖尿病老人进行了会诊,综合考虑其病情,柳鹏为老人开出了高热量优质蛋白软食的营养处方,一日三餐要摄入1个蛋、克禽畜肉及克鱼虾,并建议采取去皮、软烂的烹制方法。
饮食要清淡,一些老年人将这句话作为了生活准则,肉吃得越来越少,甚至每天只吃清粥小菜。魏雅楠曾接诊过的一位糖尿病患者,甚至为了控制血糖,选择少吃饭甚至不吃饭。血糖看起来是控制住了,但老人身体的营养却跟不上了,最终出现了热量不足的情况。
其实,摄入足量的蛋白质,是对抗肌肉流失的重要一环。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的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除了要求食物品种丰富、搭配合理外,还提出应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其中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克至克,并应选择不同种类,分散在三餐摄入;推荐每日食用至毫升牛奶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对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指南推荐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
当然,老年人通常有食欲不振、味觉嗅觉减退、消化吸收能力变弱等特点。如果正餐的进食量不足,柳鹏建议可以通过加餐或零食提高食物的摄入量,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当然,那种桌上摆了一排补剂,每天吃补剂像吃饭一样,肯定不合适,还是要‘缺啥补啥’。”
在营养门诊工作的15年间,柳鹏清楚地感觉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前来咨询、尝试、实践营养处方。只有极少数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差,能够坚持复诊的患者,健康状况改善的比例在九成以上。
“好多家属把老人带到我面前,是想让我帮着‘教育’一下老人。”柳鹏笑道,但有时,他也会让家属“失望”。他坚持的原则是“没有垃圾的食物,只有垃圾的吃法”,除了一些明显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方式,如大量食用腌制、烟熏、油炸、高糖的食品外,他不会严格限制老人的饮食,“如果老人牙口好,偶尔吃一口炸鸡,能怎么样?”
除了注重食物本身的搭配,柳鹏还表示,家人亲友的陪伴对老人也十分重要,“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共进晚餐,老人也更容易胃口大开。”
(文中病例均为化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刘苏雅
流程编辑:严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