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姿百态雕心境奇思妙想烙吉祥葫芦雕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疗 http://www.kstejiao.com/m/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被人们寄予的第一个美好寓意便是多子多孙,子孙万代无穷尽。由于“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

葫芦雕刻是指在本长葫芦、范制葫芦、葫芦摆件上雕刻各种图案和文字。葫芦雕刻装饰成为文人墨客们的一大嗜好,之所以对葫芦雕刻情有独钟,除了葫芦价廉物美,十分易得外,还在于其材质优良,可以充分利用,是传统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当你看完下面这篇葫芦雕刻的文章,可不要太激动了呀~

历史起源

葫芦是中华民族较早培育的植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开始种植葫芦。年和年,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都出土过葫芦籽和葫芦皮;在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仿葫芦形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在年前的人类已经把葫芦当作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魏晋时期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商人便接踵西行。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兰州和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胡商从和田带过来的巨型葫芦(盛水用的),经兰州工匠刻上图案和文字出售,这便是最早的“刻葫芦”。

初步发展

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时候葫芦除了盛水用以外,工匠们开始刻“药葫芦”。古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隋炀帝曾派黄门侍郎裴矩到张掖招徕西域商人,把大量的西域葫芦运到兰州。

雕刻技艺完善

到了唐贞观年间称葫芦为匏(páo)器和瓠(hù),当时刻葫芦雕刻技艺已很精巧。据《隋荫刻缉》记载,隋末已大量种植葫芦,把葫芦的外皮刮去后磨光,在葫芦上雕刻书法碑贴或花纹图画。兰州葫芦雕刻的发展与鸡蛋葫芦的发现、应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隋唐宋元时期,葫芦上雕刻书法碑贴之所以文字简短,科学家猜测可能与所用质地坚硬的匏器和瓠有关,也与当时葫芦仍以形状有关。隋唐时期葫芦做为“药葫芦”中药铺前都挂着一个。葫芦上刻有“药”字,但这药葫芦内通常是空的。 

李继迁,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祖先为拓(tuò)跋(bá)氏,唐朝时因参预镇压黄巢起义,被赐姓为李,党项族,北宋时任节度使,西夏国奠基者。在位14年,被箭射伤,创伤恶化死去,终年42岁,葬于裕陵(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五里处)。公元年,李继迁对宋作战胜利后,又转而西攻回吐蕃诸部,大获全胜。缴获了金城守城军队大量刻有姓名和番号的用于盛水的葫芦,可见当时刻葫芦已经很盛行了。

成为艺术

刻葫芦至明清时已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品,它的艺术性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明崇祯十六年囊(náng)云大师(一六四三年),进士,字唯一(一六o三至一六七一年),鄞(yín)(今浙江宁波)人。曾在金城葫芦万处学艺,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年)后为僧,人称囊云大师。刻葫芦画山水,超脱畦(qí)径,槎杆突兀,孤峭绝人。家居时,每以匠者入门即审视其法,自仿造,所用器辄能善其事。及于盘谷构山房,束竹覆茅,尽出己手。得悬压一奇木,制为养和(唐书李泌传:“泌尝采松穋枝以为隐背名曰养和。”)日卧坐其间。拾烧余以为炉,状绝古。卒年六十九。

《杲(gǎo)堂集、明画录》作品有传世孤品-葫芦雕刻婴戏图。到康熙年间发展为以玛瑙制的刀具刻出凸起的阳文,有的为儿童斗蟋蟀等图画,儿童面目各异,而且不留刀痕。道光年宫中有太监梁九公,人称梁葫芦,精于刻葫芦,其手艺是受金城胡鼎和传艺,葫芦大者如斗,在葫芦上刻镂山水花鸟之状,细入毫发,有的镶嵌象牙、紫檀为盖,空隙处刻有“梁九公制”小方印,为京师所贵重。

再发展

20世纪70年代,葫芦雕刻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葫芦雕刻所用的葫芦经过改良、培植的独特品种,如鸡蛋,小者如算盘珠,皮质细腻而光滑,略呈浅黄色。每到成熟采摘后,经过刮去外皮、晒干、磨光,尤见光亮。然后,艺人们在葫芦上设计、刻画各种人物、云山烟雨、花卉、诗文书法等。风格古朴典雅。传统以针浅刻,技法以工笔画为主。

80年代以后,葫芦艺术大师们以刀代针,创作出镂空刻葫芦、仿水墨画刻葫芦、彩画刻葫芦等。有的刻葫芦上端开口,配以盖,下端配以底座,有的可以悬空吊挂。

工艺流程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葫芦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将葫芦刀的种类与用途及其制作方法逐一为大家介绍~

圆刀

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2~0.5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到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

平刀

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削铲平葫芦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斜刀

刀口呈45°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葫芦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

玉婉刀

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钢刀

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

三角刀

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4~6毫米的圆钢),铣出55°~60°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葫芦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在选择使用以上刀具时,要注意掌握刀头厚薄在用途上的区别哦~

2、葫芦的雕刻技法

葫芦的雕刻是在汲取以往其他材质的雕刻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了自身材质的特点和工艺要求,主要归纳为圆雕、浮雕和线刻三种表现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的雕刻技法,如微刻、镂雕等。

(1)圆雕:所谓圆雕是指适于多角度欣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刻作品。圆雕中还包括一种半圆雕,即雕刻出需要表现的主要部分,舍弃次要部分,形成一半是圆雕,而另一半隐藏成原物,也有的是用其他图案、景物、平面等不同手段作衬底的一种雕刻形式。

实际上,不论是圆雕还是半圆雕,它们都是立体的、可多角度欣赏的、独立的个体。作为葫芦雕刻,多以艺术作品为主,不具有实用功能,或不以实用功能为主,因此圆雕葫芦在葫芦雕刻中很少见到,虽然有些个别葫芦图案只从单个图案来看,有圆雕的影子,但放在整个葫芦中看,由于不是独立的“个体”,图案是附着在葫芦上的,因而,这种雕刻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圆雕,只能算作是半圆雕。

(2)浮雕:按照雕刻深度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三种。

高浮雕:又称三面看。一般选用葫芦为雕刻原料,如果前面部分有一层颜色反差分明的葫芦,更为合适。利用前面葫芦的颜色雕刻景物,后面颜色部分作为倚托。这种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也是最常采用的一种设计方式。高浮雕的各种景物的雕刻应尽可能地采用圆雕的技法,使雕刻的物体比例合适、构图丰满,侧面和正面的比例合理。初学者往往只注意正面的构图雕刻,忽视侧面的图景比例,这是应予注意避免的。

高浮雕的制作多见花卉、人物、动物。高浮雕是浮雕向圆雕过渡的阶段,是葫芦雕刻经常采用的技巧之一。在学习雕刻的过程中,要首先学习构思设计,前后左右都要照顾到,循序渐进,不能逞一时之快,大量剔除葫芦,致使最后有些景物无法安排,不得不改变原设计。

应该采用的步骤如下:先在葫芦上画图,沿线用平凿勾勒一遍,用刀剔除空白地方的葫芦。经过一个小阶段的剔除,墨线不清楚时,要停工审视,将不清之墨线补上,再继续进行,边剔除葫芦,边深入设计。达到预定深度后,将背景定型,然后将前景雕刻完成。要前后都照顾到,不能只顾一方。雕刻时,要注意总体设计,留下空间要充分,防止因突现的瑕疵损害设计。待雕刻全部完成后,经封蜡处理,一件雕刻品就完成了。

浅浮雕:这是相对高浮雕比较而言,所刻的景物一般比较浅。所设计的画面,要有中国民族性的装饰效果,构图要丰满。常见的图案有龙凤、山水、花卉、历史故事等。雕刻方式如下:根据葫芦的具体情况,确定作品题材和构图。在设计中尽可能地把缺陷根据情况设计成山崖、怪石等景物。尽量通过巧妙的设计,使成品雕件上基本找不到这些缺陷,或不明显。

设计完成后,用铅笔在葫芦上细细勾画。线条要准确,翻转折叠的地方要交待清楚。设计定稿后,用平凿的侧尖沿线条勾勒一遍,刀锋要向线条一侧稍稍倾斜,目的是要保证线条的完整性。勾勒完毕,用小平凿削剔线条间的空白部分,这个工作叫“清底”。清底时要照顾全局,使整个画面基部深浅一致。待清底工作完成后,再将各线条按照设计意图进行雕刻。对一些翻转折叠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层次关系,力求交待清楚。虽然浅浮雕是薄层雕刻,而在结构上则要求富有主体感。初学者在线条和基础平面接触部,总是留有许多刀痕,这在行业中称为“根不净”。这种情况,只要用侧弧形修光刀细致耐心地沿线条刮削,就可以消除干净了。

(3)线刻:顾名思义,线刻就像中国画中的白描画一样,是用单线条的雕刻来表现物象。

在葫芦的雕刻中,线刻主要是以阴线雕刻表现。线刻方法简单明了,有些结合浅浮雕雕刻,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线刻表现形式单一,在近距离把玩的葫芦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浮雕的细部描写刻画。

(4)微刻:在葫芦之上拨写极小的书法,每字约有1毫米大小,也有更小一些的字,形式生动。具体制作如下:用支架夹持一块放大镜,做成一个观察镜,在头发丝两端夹上两个小铁夹,放在葫芦之上充作划线,透过观察镜,进行刻写,然后用白水彩色涂抹即可。

(5)镂雕与链雕:镂雕与链雕是圆雕中相对独立的雕刻技法,常与圆雕或其它技法相结合,使雕刻作品更富表现力。镂雕也称镂空,即把葫芦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如古代雕龙,在掏空龙口腔的同时,要在口腔里保留下一颗“珠”。这颗“珠”是原材料的一个部分,雕刻者用细刀小心翼翼地通过“龙嘴”,往里凿出一颗“珠”来。这颗“珠”剥离原石材后,不仅能滚动自如,而且还不能滚出“龙嘴”。

链雕是用一个葫芦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该法源于玉雕,却比玉雕更难,因为葫芦不比玉质坚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瓢破。

葫芦的链雕源于清初。新中国成立以来,链雕的表现技法日臻完善,有时一件作品中,链环多达数百圈。链条之多,链环之细,前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

链雕对葫芦的要求很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鉴定。一般情况下,质细性坚、纯而无格的葫芦比较合适。在葫芦构思时,也要特别精心细致。首先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过瑕疵。在雕刻时,链条可与其它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穿孔脱环,必须等待作品修光完成之后,再慢慢进行脱环。脱环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难度极高。先用小型钻具小心翼翼地顺着每环的内廓并排钻孔,每孔之间略留距离,然后再用特制的小链刀或针钻,谨慎按序,一一脱环。为了防止已脱链环遭受破损,每完成一环后,还要用“可回性打样膏”加以固定,待整条链环刻成后,再将胶合的部分用温水泡浸,慢慢脱落。

(6)瓢雕墨分五色法,此法同属木刻平法。融入国画墨分五色法,染上深咖啡色,以同色系之浓淡呈现立体之层次效果,配合雕、刮、烙、削、挑刀法来作变化。

(7)青刻法在葫芦尚于瓜藤上生长时,以尖锐的工具在瓜皮表面刻划,葫芦继续生长时,刻划的线条会结疤凸出。

(8)素雕技法以素色葫芦为材料不加任何颜色,只以木刻技法、阴阳雕法、或浮雕、空雕刻等手法,交叉运用,称为素雕技法。

葫芦雕刻的日常维护

葫芦雕刻的保养很关键呦~

葫芦雕刻毕竟是用葫芦制成,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保存环境的变化,葫芦会出现开列、发硬发霉变脆、虫蛀等现象。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好葫芦艺术品,日常维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葫芦为我国华北地区的植物,适合在气候干燥、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因此,用葫芦雕刻的作品同样也需要相应的保存温度和湿度,倘若长期置放在干燥之处,它也会干裂变形,失去光泽。雕刻葫芦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是: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在60%为佳。

(2)葫芦的表面产生污垢时,不要用肥皂、洗衣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润泽光亮。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了顽垢,又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3)大多数葫芦在雕刻前做了防虫防腐处理,但由于毕竟是葫芦,含有大量的纤维等物质,当有适合的温湿度时,蛀虫会开始生长。因此,平时要多观察,在保存箱(盒)里和葫芦内,放置一些花椒,当发现花椒快挥发完时,要及时地予以补充。

(4)存放和取拿葫芦时,要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到雕刻葫芦,特别是有的葫芦纹饰采用了镂空雕刻,部分纹饰比较细薄娇脆,如镂空处,在取拿存放时要格外小心,不要捏压这些部位,以免造成断裂等不必要的损伤,有时候这些摩擦或碰撞,即使极其轻微,也会损伤到器物,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伤疤。

(5)平时取拿摆放或移动雕刻葫芦时,注意取拿的方法,正确的取拿方法应该是一只手握持上端,另一只手托住底部,轻提轻放。

一件精美的雕刻葫芦得之不易,它是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只有多学习一些保养维护的知识,做好日常的维护与保养,才能使雕刻葫芦光亮如新。

(本文更多精彩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