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雄关漫道你不知道的济南莱芜段齐长城 [复制链接]

1#

齐长城位于山东省中部,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广里村,沿泰沂山脉,横跨齐鲁大地,经济南市、泰安市、淄博市、临沂市、潍坊市、日照市至青岛市黄岛区于家河村入海,长千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防御中原各国的巨大军事工程。

齐长城在莱芜

摄影:王啸

莱芜境内齐长城西起大王庄镇芭麻峪村北的东山,经大王庄镇、雪野街道、茶业口镇逯家岭村进入淄博市博山区境内,又从博山区樵岭前村南进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西的大梯子山,至北平州村西原山,共跨越余座山头,42个村庄,全长64.16公里。主要由关隘、城墙、烽火台等三部分组成。

在两山之间或交通便利的要道上,由于防守的需要,均修建了关隘。境内主要有四大关、十五小关。四大关建在山垭要道上,自西而东为天门关、锦阳关、黄石关、青石关。

天门关

天门关,又名后关,位于大王庄镇后关村。其西矗鸡爪顶山,东峙陈草洼山。关墙原高6米,厚6米,上有雉堞。石发碹门洞,高4米,宽3米,进深6米。门阳上方镶嵌着“天门关”三个大字的石匾,年修泰明路时将关拆除,石匾不知去向。关口东西两侧,现尚残存城墙。关前原有孟姜女小庙,后改为城隍庙。村内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四支队、泰安行政专署、章历县政府、香山区委、八路军兵工厂和染布厂旧址。

清朝进士、曾任湖北孝感县令的莱芜人程云,有一年路过天门关时,目睹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写下了《由金井过长城岭抵仲宫镇近有虎患》这首诗:“下马支筇历绝岗,纵横朽木隔寒荒。芦花自白非经雪,柿叶先红不待霜。携榼安能求虎饮,裹糇尚恐借熊粮。短天百里违程次,投宿田翁野稼旁。”(《莱芜历代志书集成》,9年,中国图书出版社,第页)

锦阳关

摄影:李锋

锦阳关又名通齐关,位于雪野街道娘娘庙村。关东西两面横锁着烟火台、长城岭山,中通莱明路。关原有关楼,南墙东西与长城相接,高8米。关楼的石发碹门洞高6米,宽4米,进深8米。大门用荆木制成,非常坚固。门阳上方镶嵌着“锦阳关”3个大字的石匾,门洞顶建有关帝庙,年毁于战火。关西的一段城墙保存较好。关南有娘娘庙、崖浮雕、吕祖泉,并出土过铜箭镞。锦阳关西长城岭,长约米,最高处6米多,最宽处5米,保存最为完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历史优秀建筑。

清代莱芜知县叶方恒曾作《长城岭》诗,赞美锦阳关风景如画。诗载清康熙《新修莱芜县志·艺文志》:“来往长城道,巉岏策马疲。枫青秋未老,山白雨来时。果熟随风落,花明倚露垂。当年齐鲁界,无复一丸泥。”(《莱芜历代志书集成》,9年,中国图书出版社,第页)

黄石关

摄影:王平

黄石关位于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北,因关西有黄石悬崖而得名。关楼在20世纪70年代拆除。关东横长城岭,岭上城墙保存尚好。关前原有孟姜女坟、石亭,出土过铜箭镞。

清朝进士、曾担任礼部主事的莱芜人张梅亭,在编纂《莱芜县志》时,曾踏访黄石关,后来,在其《忆故乡山水》十三首诗中,有一首题为《长城岭》的诗:“万山回首虎牙撑,岭上危垣一线横。忆上崔嵬寻旧迹,齐南鲁北古长城。”这是感叹黄石关的险峻。

青石关

摄影:李锋

青石关位于和庄镇青石关村。关城堡建在东丰山和大梯子山之间的山垭上,长宽各百米,原有南、北、西3座城门楼和东便门,现仅存北门洞。北门洞用长条石发碹,高4米,宽2.56米,进深8.7米。北门洞顶原建有重檐的玄帝阁,阁基东西长10.5米,尚存柱石。南、西门顶建着雉堞和重檐的门楼。南门外上方镶嵌着“青石关”3个阴刻楷书大字石匾,现石匾垒在关门东侧南屋的西山墙上,保存完整。

南、北门之间为通衢。路两侧原建着店铺,其中有僧格林沁经此到博山镇压起义军的住所,该店铺有大门1间,北屋3间,西屋2间,均为石墙瓦屋,建筑古朴。

街北段的北门洞前立着两块石碑,其一为重修玄帝庙碑,高1.7米,宽0.76米,厚0.2米,明万历年间立。碑文风化严重,难以辨认。另一块碑风化更严重,已看不清字痕,可能立碑早于重修玄帝庙碑。街旁生长着两颗粗桩槐树,其一树桩内空,但枝叶茂盛。南门外有石铺路,用长条石纵向铺成,长约1华里。路边有观音庙遗址、“奕世流芳”和“僧王所其处”碑。西门通博山区山头街道的樵岭村。北门外的长山沟是有名的瓮口道,古时称南北九省直道。门外下斜岩石路长百米,用独车轮压出了三道石槽。三道石槽两旁各凿着石阶,是人行道。路边紧靠山麓,路窄难行,古时车马常堵塞。有时来往行人在青石关一住几天,不能过关。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写诗赞美青石关之险要:“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度。·····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清乾隆年间,栖霞县名士牟铁李随父在莱芜流寓6年,著有《莱邑山水杂记》一文,其中写道:“青石关者·····两山高夹,其形如瓮,口中有路,直上百仞。”并作诗一首,诗中写道:“朝入瓮口峡,及关日已午,垒石二十里,突兀蹲渴虎······天意设险阻,所以限齐鲁······”写尽要塞之险。

十五小关即麦腰沟关、胡家庄关、北门关、阎王鼻子关、马头崖关、东关、北栾宫关、西山关、九顶山关、珍峪关、霹雳尖关、风门道关、拦门墙关、桥门关、东车辐关。小关形制相似,建在偏僻大山的山垭路上。

按地理位置划分,莱芜境内主要有天门关段、北门关段、锦阳关段、九顶山关段、黄石关段、黑风口关段、青石关段长城墙。

天门关段长城墙

天门关段长城墙。天门关段城墙西从四界首的章丘区蒿滩东山入境,经莱芜大王庄镇芭麻峪村北山,向东南过三平山、鸡爪顶、后关,转东北至陈草洼山。右经芭麻峪村、后关村、独路村,全长米。

芭麻峪村北的东山有规整城墙,长米,宽4.7米,高2.5米。三平山海拔米,因三个山头等高故名。山脊最窄处1~1.5米,由人工开凿的山墙高1.5米左右。

鸡爪顶山海拔米,因山顶生长着鸡爪黄连而得名。相传古时山上有个金鸡,清晨昂首报晓。鸡爪顶东山脚至天门关东的陈草洼山顶,长米,有高2~3米的长墙。山上有槲树、松树、核桃树。

北门关段长城墙

北门关段长城墙。北门关段城墙西从陈草洼山山顶向北,过羊肉锅山、疙瘩岭、安子山、大铜顶山、小铜顶山、北门关至阎王鼻子山。右经雪野街道红哨子村(长城由此缓转向东)、胡家庄(长城曲折向东)、望米台村(长城向东北延伸)、毛家林村,全长米。

陈草洼山至羊肉锅山北山脚,长米,无遗址,其他米有整齐高大的墙体。其中疙瘩岭至安子山城墙长0米,宽4米,高3~3.5米。红哨子村西山至胡家庄北山的土墙基有夯土层,南面砌以石墙,背面填以沙土夯实,宽3~5米。大铜顶山的城堡西南面建成二道墙,阎王鼻子山的陡石崖上有凿成的石阶路,路旁的石板上遣存着建路的两通碑座槽。

关前有古代开采的铜矿遗址。胡家庄有古代采铜矿、冶炼和盗铸铜币遗址。红哨子村遗存着古代烧木炭窑址。山上有槲树场,还有松树和槐树等。

锦阳关段长城墙

摄影:陈铟

锦阳关段长城墙。城墙从阎王鼻子山蜿蜒向东北过黄栌垛山、曹操峪顶山、胡多萝村寨山、抬头山、北沟顶山、鹰落山、长城岭、烟火台山、鲁地村北山,右经胡多萝村、上北峪村(长城由此弯折东南),双泉峪村、大厂村(长城由此折向东北,至山脚转向东方),娘娘庙村、鲁地村,全长米。

黄栌垛山长米,无遗址。至曹操峪顶山长米,有两面石墙组成的墙体,宽2.5~5.8米,高4.8米。曹操峪顶山(海拔.2米)有长米、宽4-5米、高2~3米的一段墙。锦阳关西有长米的一段最好的墙,最高处6米,一般宽1.8~2米,最宽处5米;雉堞有个,雉墙高2米,宽1.4~1.9米,中有瞭望孔,垛口宽1.8~2米。烟火台东的东关有长米的一段墙,关门西长城高1.2米,宽2~4米。门东侧墙高2.5~4.2米。关门东城墙南为石墙,北附土墙,石墙宽0.8米,土石墙宽4.2~5米。东关门洞,用石发碹而成,山上多槲树、松柏和花椒树等。

九顶山关段长城墙

九顶山关段长城墙。城墙西经鲁地村北山,向东北过黄石崖山、道士帽山、磨翅岭、秋水峪顶山、北栾宫至九顶山关口。右经栾宫新村、北栾宫村(长城由此向北后,又折向东北),上龙子村(长城由此折向东南),全长米。

道士帽山至秋水峪顶山米,无遗址。长城北转东,至栾宫新村北山长米,有城墙,其中两面是石墙,中间填以沙土的城墙长米,宽5.1米,高1~2米。长城折向东北至栾宫西山长1米的一段无遗址。由北转东过牛排山至九顶山西脚,长米,内有长米的一段无遗址。山西脚至九顶山关长米的遗迹时断时续。九顶山,海拔.5米,九顶山关是一小门,现尚存墙基,山上生长着松柏树、柿子树、核桃树、花椒树等。

黄石关段长城墙

黄石关段长城墙。城墙从九顶山关向东北至山顶,折向东南,过马头崖山、考池崖山、西尖山、俊林山至北岭子山顶。右经下龙子村、珍峪村、上茶业村、中茶业村、上王庄,长米,均有遗址。马头崖西北有长米的墙。考池崖山尚存长米、宽4米、高3米的双石墙墙体。俊林山至北岭子山有长米、宽4米、高3米的墙体。

黄石关有刘俊林殉国处,珍峪村有八路军服装厂旧址。关南的吉山村有吉山战斗的遗址,还有汪洋台、茶业民兵战斗遗址等革命文物。山上多软枣、柿子、花椒等树。

黑风口关段长城墙

黑风口关段长城墙。城墙从北岭子山蜿蜒向东,过瓦岗寨山、王大安山、霹雳尖山、摩云山、黑风口关至双堆山南崖,右经下法山村、中法山村(长城折向东北)、上法山村(长城折向东)、卧铺村(长城折向东南)、逯家岭村(长城折向北又折向南方),至双堆山南悬崖止。另一条过双堆山北折,入博山区,全长米。

北岭子山至霹雳尖山,长米,无遗址。霹雳尖山至双堆山南崖,长米,有遗址;其中摩云山至南崖有长1米、宽1米、高1.5米的墙体。双堆山南的崖下村有年牺牲的原山东工委书记钟效培墓地;山上生长着松柏树、花椒树、樱桃树、椿芽树等。

青石关段长城墙

青石关段长城墙。城墙又过博山区玉皇山(因山高崖陡未设城墙),东南向,至樵岭前村(开始有城墙)南的梯子山入境,转向东南的青石关,又向东至东封山,南折炮台顶山,东南至武山,南折至原山后,西向延伸至原山顶为止,全长米。除炮台山顶至武山长米无遗址外,其他均有石墙。东封山至炮台顶山一段长3米,墙宽0.8~1.2米,高1~3米。

烽火台是建在长城沿线大山顶上传递军情的设施。莱芜境内主要有大铜顶子、曹操峪顶、烟火台、九顶山、北寨山、火郎台、鸡冠寨、霹雳尖山、东丰山、炮台山等烽火台。

齐长城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是齐国称霸诸侯、抵御侵略的重要屏障。历史上农民起义军曾多次占据境内长城,反抗官府暴政。清末官府对锦阳关、青石关进行维修,以防捻军。解放战争时期,华野十纵曾经依托锦阳关长城,阻敌援兵,断敌退路。和平时期,关城驻军为商旅行人提供方便和保护。

齐长城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诗文、刻石和传说。境内遗有“青石关”等较多的石刻、雕塑和孟姜女传说等动听的故事,是一本美丽的书画长卷。

年,齐长城作为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年6月,齐长城遗址由国发〔1〕25号文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莱芜文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