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渐冷
不少“养生人士”已经用上了暖宝宝
热水袋、加热鼠标垫等“保暖神器”
准备温暖过冬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取暖设备一旦使用不当
很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保暖变烫伤
真是一段“悲惨往事”了……
网友经历
达里亚:我有一次嫌暖宝宝加热速度不给力,直接贴在肚子的皮肤上,肚子肥肉多一直没什么感觉,等揭下来才发现烫了一个细长的水泡;阿花-大难:供暖前热水袋烫伤的疤痕还没痊愈;大王喵了个咪:我朋友沉迷艾灸,有一次时间太长了烫出两个巨大的水泡;一只黑胖矮:我用暖宝宝、热水袋都烫过,医生说是睡觉太死不翻身不动弹,时间长就低温烫伤了,最严重的一个疤直径七八毫米。低温烫伤易被忽视
日前,89岁的冯伯(化名)因双下肢乏力而长期卧床,医院住院部接受治疗。天气渐冷,因老人抵抗力较低,其家人担心他受凉,便为他在夜间用上暖宝宝,直至天亮。
第二天早上8点,查房的医护人员发现冯伯贴暖宝宝的地方居然被烫得表皮破损了,而冯伯因为年迈,感知能力下降,竟然没有及时发觉。医护人员立即为他进行降温和消毒处理,所幸处理及时,冯伯的创面几天就愈合了。
△医生在为患者检查烫伤患处。
曹中良介绍,冯伯的情况属于低温烫伤,由于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一般皮肤短时间接触44℃物体不会出现明显损伤,所以也容易被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当皮肤接触44℃的热源持续6小时,便会造成浅层皮肤的损伤,造成低温烫伤,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一般来说,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当皮肤接触44℃的热源持续6小时就如同“慢火炖肉”,如使用暖宝宝。长时间作用就有可能造成皮肤或者软组织由浅及深的损伤,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低温烫伤创面一般不深,往往属于Ⅰ度、浅Ⅱ度,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等现象,面积往往也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创面有感染、加深,延迟愈合,甚至需要手术修复。据统计,冬季是低温烫伤的高发季节,约占冬季烫伤的三分之一。
举个例子
宁波消防的工作人员就曾做过实验,在市面上选购的6款不同品牌暖宝宝包裹鸡蛋,约2小时左右,鸡蛋里面已经烫熟。
用暖宝宝将鸡蛋包裹严实,2个小时后,打开暖宝宝瞬间,温度最高的鸡蛋表面达到了66℃!“与北方相比,南方患者相对少一些。不过也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活动受限人群和感觉迟钝人群。”曹中良指出,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醉酒者或是糖尿病人等人群,取暖不当容易造成局部低温烫伤。使用暖宝宝和热水袋等取暖用器时,建议不要直接接触,最好在外面要裹上一层毛巾之类的东西,同时还要时时观察有无皮肤发红等迹象。
此外,中老年人在家里做艾灸引起的低温烫伤也非常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流程做艾灸,避免低温烫伤。
△来源:图虫创意,已授权。
民间烫伤偏方不可轻信
针对烫伤,民间流传不少偏方,包含抹红药水、抹牙膏、贴创可贴等说法。曹中良指出,这三个偏方均不可信。
烧烫伤后,医生先要根据伤口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烧烫伤的深度和面积,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果使用红药水、紫药水会将烫伤部位染色,医生难以判断烧烫伤程度。另外,不提倡抹牙膏,因为伤口本来就处于脱水状态,牙膏风干后更容易加剧细胞损伤。没有经过严格杀菌的药膏,有可能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此外,贴创可贴一般用于覆盖小伤口,避免外界感染,但对于烧烫伤口,一般很难完全覆盖,外界细菌仍可以进入,造成感染,同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把受损表皮或刚生长的新鲜组织撕裂,出现更严重损伤。
烫伤后降温和消毒是关键
曹中良介绍,烫伤后,降温和消毒是关键。他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冲二脱三泡四盖五送”
1
冲
立即脱离热源,第一时间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面,降低伤面温度,避免高温进一步渗透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加重。
2
脱
冲洗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并保留粘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3
泡
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以缓解疼痛。
4
盖
等到烫伤皮肤缓解,患者痛感消失后,使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并加以固定。此外,对于面部烧伤者,宜采用坐姿或半卧位姿势,将清洁无菌的布在口、鼻、眼、耳等部位剪洞后盖在面部。
5
送
皮肤完整的烫伤(多为Ⅰ度烫伤),多可以自行处理,采用局部降温,外用烫伤膏等处理即可,一般3—5天可愈合,不留疤痕;皮肤破损的烫伤(多为浅Ⅱ度)建议医院进一步诊治。
△来源:图虫创意,已授权。生活中,
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及早掌握急救技能,
关键时刻能挽救自己和家人生命!
遇到危险,
你知道如何正确急救吗?
以下几种家用急救技能,
但愿用不到,
但一定要知道。
转发收藏!
↓↓
原标题:《可怕!一觉醒来,江门八旬老伯腿被烫伤!就因为睡前做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