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2/c9oekn7.html《芍药开花忆牡丹》王禹偁风雨无情落牡丹,翻阶红药满朱栏。明皇幸蜀杨妃死,纵有嫔墙不喜看。首诗表达了忆念牡丹的极深感情。作者当时被贬任扬州知州。时值暮春初夏,芍药繁艳,而牡丹零落,诗人睹物兴怀,于是咏物寄意。诗的前两句说:风风雨雨无情地摧残着牡丹,使她凋残;而芍药却正入时开放,台阶上、朱(红色)栏(杆)边都是红艳艳一片。“红药”,即红色的芍药。这里点出了题目的前半截:“芍药开花”。这时的扬州一带正是多雨季节,牡丹蒙受了三春抚爱的重荷,此时再也经受不起风雨交加了。这两句生动地描画了眼前之景。正是这眼前景,触动了诗人的心中情。这正如刘勰所说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那“翻阶红药”既是眼前实景的写照,也是典故的应用。南齐的着名诗人谢胱任中书郎,有一次在官署中值班,写了一首五言诗,诗中从庭殿的气象万千写到院里的花树景色,有“红药当阶翻”之句,给人以华丽柔和之感。景色本甚宜人,无奈他却总思念着旧居之地,即所谓“信美非吾室”。王禹俑因当阶芍药而想到谢胱的诗情景致,因而不着痕迹地用了“翻阶红药”四字,借以反衬牡丹的零落,寄托怅惘难言之情。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诗的开头两句所包含的感情。诗的后两句用唐明皇(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厚感情这个历史故事来比喻自己对牡丹的执着之爱。我们知道,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次年六月,安禄山带领叛军攻陷潼关,直逼京城长安,迫使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太真)等皇族、宫人和卫军仓皇往成都逃跑,行至马嵬坡时,六军不发,上下侍从、官吏和军人都把国家祸乱归罪于杨国忠和杨贵妃兄妹的惑乱君主,要求诛杀杨家兄妹。唐明皇不得已先杀死杨国忠,再命杨贵妃自尽。但自此以后,唐明皇却因思念杨贵妃而郁郁不乐。白居易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描写了唐明皇在蜀时对杨贵妃的怀念:“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又描写了唐明皇回京之后睹物思人所产生的孤寂深情:“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长河欲曙天。”陈鸿也据此写成了传奇小说《长恨歌传》。此后一段相当长时期内,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并且历代相传。王禹偶引以入诗,摄取其中最为感人的情节,用诗的语言写道:明皇幸蜀杨妃死,纵有嫔端不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