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时46分,太阳到达*经度,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开始泛*、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的暮秋、残秋和晚秋。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感知深秋寒意,树叶也纷纷开始枯*掉落;连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准备进入冬眠状态中了。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过了这个节气后,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霜降节气内,本市气温显著下降,平均气温为11.2℃,最低气温为6.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可达-0.6℃。降水量明显减少,历年平均为5.6毫米。
今天白天多云转晴,东北风3-4级转2-3级,降水概率20%;夜间晴转多云,东风2-3级,降水概率20%;温度最高16℃,最低8℃。
预计下周本市多冷空气活动,周初天气以阴为主,周一夜间可能会有一次弱降雨过程,气温受上一次冷空气影响持续较低,最高维持14-15度,周中期以多云间晴为主,气温呈短暂小幅回升,最高气温升至17-18度,周四天气转阴,可能还有一次弱降雨过程,周后期多云转晴,受较强冷空气影响,还将再次出现明显的大风、降温天气,气温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陆地有偏北风5-6级。预计下周市区最高气温17-18度,出现在周中期(25-26日);极端最低气温6度,北部地区最低气温0度,大约出现在29日早晨。
(年10月22日16时更新)
下周天气
周一
10月24日
白天:多云转阴,
夜间:小雨
微风转西北风3-4级,
17到10℃
周二
10月25日
白天到夜间:多云,西北风3-4级转微风,18到11℃
周三
10月26日
白天到夜间:多云,微风,16到11℃
周四
10月27日
白天到夜间:多云转阴,微风,15到11℃
周五
10月28日
白天到夜间:阴转多云,西北风4-5级转3-4级,12到8℃
霜降有啥习俗?
1赏菊花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说到赏菊,本市水上公园是不错的选择。10月21日,水上公园金秋菊花精品展在水上公园盆景园正式拉开帷幕。今年菊花精品展展出菊花多种,共计3万多盆花卉,同时,新增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名菊。菊展将一直持续到10月30日。先带来一组高清大图↓↓↓近距离欣赏名菊的姿韵。
2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传说,霜降吃柿子与朱元璋有关。据说他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突然在一个小村庄里看到一棵柿子树。朱元璋饱饱地吃了一顿柿子,才得以活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便将其封为“凌霜侯”以示感谢。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3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4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5送芋*
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以辟除不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吉祥观念。
6吃萝卜
山东农谚有“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霜降了,不妨尝尝咱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出产的沙窝萝卜。其特点是皮薄,肉质翠绿,口感细腻,甜辣可口,水份充足,味如水果,历来有“沙窝萝卜赛鸭梨”之誉,且有顺气、消食、预防感冒之功效。
7登高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霜降如何养生?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1添衣保暖
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深秋时节,风大转凉,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对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儿童,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