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ancet子刊预防性植入ICD后效果好 [复制链接]

1#
近日,一项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对照研究首次证明夜间呼吸频率(NRR)有助于预测除颤器植入是否能帮助延长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该研究现已发表在《柳叶刀》(TheLancet)出版的开放式期刊eClinicalMedicine中。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以通过自动检测出危及生命的非正常心脏节律并发出电信号来阻止猝死的发生。指南推荐在左心室泵血功能明显减弱的患者中植入ICD。根据中国质控中心年上报数据,年中国大陆ICD植入量为例,其中一级预防使用比例占52%。图1:-年ICD植入适应证(资料来源:质控上报)夜间呼吸频率的预测价值德国心脏基金会发布的最新的《心脏外科手术报告》指出,除颤器治疗的获益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么明确。比如在恶性心律不齐风险较低或非心律失常死亡风险较高的患者中,ICD植入的获益常常被植入过程中和植入后相对常见的并发症所抵消。

在年5月至年9月之间,研究共对来自欧洲15个国家、44个心脏中心的1,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监测。其中1,名患者接受了ICD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了保守治疗。由于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参与研究的欧洲中心ICD治疗的可获得性,因此该研究是非随机的。但是,通过复杂的统计分析可以补偿由此产生的失真。

研究人员均根据ECG协议测量了受试者从午夜至凌晨6点之间的平均夜间呼吸频率。结果显示ICD组患者的生存率比对照组高31.3%。同时,夜间呼吸频率低与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显著联系:与对照组相比,每分钟呼吸频率在18次以下的ICD患者具有50%的生存优势,而夜间呼吸频率高于18次的ICD患者没有获得生存优势。

迄今为止,一直被忽略的生物信号

该研究的责任作者,同时也负责TUM大学易萨河畔的临床教学中心生物信号处理工作的乔治·施密特教授表示:“呼吸速率作为一种生理信号在心脏病学领域一直被大大忽略了,我们的结论现在将更加集中在这个参数上。”他指出,这项研究证明了呼吸频率对ICD治疗功效的预测价值,特别是在边缘情况下,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还需要进一步随机研究

在此背景下,同时任TUM伦理委员会主席的施密特认为,基于上述观察,从伦理学上考虑,对将LVEF≤35%且NRR18次呼吸的患者随机分为ICD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研究是合理的。如果这种随机研究表明,夜间呼吸速率较高的心脏病患者不能从ICD植入中受益,那么将来这类患者可以避免接受这种侵入性治疗。”

参考文献:

1.Breathingratepredictstherapeuticbenefitsforheartpatient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