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兵隳摧尽旧繁华
南宋淳熙三年(公元年)冬至夜,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城。此时,薄雪方停,城外田地荒废,长满野荠麦苗;城内街巷残损,人迹稀少。暮色中的汶河,笼罩着一层薄青水雾,驻防*队的号角,在空中久久回荡。
自从宋朝失去半壁江山,原本处于家国腹地的扬州,忽然成了边防重镇。南宋初期建都南京,后又迁往杭州,扬州一直都是都城屏障、抗金前线。年,据传因柳永《望海潮》而起意的金主完颜亮,挥师南下,攻破扬州,大肆劫掠。完颜亮旋遭兵变身亡,宋*收复扬州。但在之后的十余年间,扬州始终是宋金你争我夺战场,烽烟不断。
姜夔来到扬州时,距离完颜亮洗劫扬州,已过了15年。想往昔,春风十里,夜市千灯,弦歌满城——唐代杜牧笔下的淮东名城扬州,是何等富贵繁华!现如今,萧瑟清冷,破败凄凉,使人悲怆满怀。
扬州慢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满眼是杂乱旺盛的荠麦。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所余仅为“废池乔木”。说起那场战争,人们至今还心有余悸、刻骨痛恨。日落*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空阔的天空。
昔日那个繁华秀美的扬州城如今何在?假如多情的诗人杜牧今日故地重游,也必定会为眼前的扬州城而吃惊、痛心。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作为俊才情种,杜牧一定不能再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扬州胜景二十四桥仍荡漾在水波中,月光清寒冷峻,四周寂静无声。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但又有谁有心思欣赏?!
姜夔用清雅空灵的语言设情造景,抚今追昔,将亡国之悲、战祸之痛写得入木三分。
2
无双亭畔看名花
词牌《扬州慢》诞生自扬州,冠扬州之名,所以后人用它填词,大多还是写扬州风物,其中最独特的乃是琼花。
据载,扬州后土祠有一棵树,阳春三月开花时,花朵洁白,如新雪美玉,神韵不俗,百姓呼作“琼花”。坊间盛传,当年隋炀帝三幸扬州,就是为了玩赏此花。此说虽无凭据,却广为流传,“炀帝赏琼花”成为文人墨客爱用的典故。
南宋文人郑觉斋在赴宴赏琼花时,也填了一首《扬州慢》。
扬州慢
宋·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琼花如美人,轻盈明丽,仙气缥缈,独具丰神。为供隋炀帝玩赏,在清晨剪下的寒洁的琼花,在插入金瓶时还沾有晨露。此番又在临安盛开,是因她的精*被风吹来。
临安重逢,又想起了扬州无双亭畔那株“天下无双”的琼花,素洁如雪,绽风中放。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三月,只能独倚阑干,春愁无限,默默无语。
此词从琼花移地之后香色不如从前入手,感慨人想要去扬州探花,竟成了不能实现的梦想。再说杨州的琼花是否风姿依旧?这重重慨叹交织在一起,着实无限伤感。
3
维扬一支四海绝
琼花的“无双”,不仅在于神貌。宋人笔记有载,宋仁宗、宋孝宗都曾想把琼花移植到皇宫禁苑,但琼花只认扬州水土,移栽外地就枯死,移回之后又复苏。完颜亮攻占扬州时,金兵亦曾挖走琼花,也同样栽不活,留在原地的残根后来反而又发新芽。百年后,扬州再陷战火,被元朝铁骑踏破,琼花居然在亡国之痛中突然死去,再也没能复活。
这天下无双的琼花,究竟是哪种植物,随着她的离世,便再也无从考据。
根据宋人记载,她与一种名叫“聚八仙”的植物很相似。当年邀郑觉斋赏花的人,亦有写琼花的《扬州慢》,在词的小序里,从花瓣、花色、叶形、花蕊及气味等方面,将琼花与聚八仙做了比较。琼花死后,有人将一株聚八仙补种在后土祠,后人便将琼花之名张冠李戴。久而久之,“琼花”由一株花树的专称,变成了聚八仙这类植物的名字。如今,扬州城处处琼花,只是多了繁花阜盛,不见萧条凄冷。
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