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农帮,帮药农,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地行动,从中药源头实实在在地推动中药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进展概况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和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的资源。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20年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中医药行业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中药材产业的安全发展和规范发展问题。由于野生原料药材的资源数量有限,中药材人工繁育就成了解决中药资源濒危状况、保证中药材质量、保护中药资源原生环境的必由之路。中药材种子种苗是中药材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品种及优质的种子种苗是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是从源头把握好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障。中药材质量稳定需要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中药材生产规范化需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的标准化。《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其中的重点之一即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由此可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开展之初即纳为四项重点任务之一,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实现优质种子种苗的供应保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介绍试点工作中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进展,探讨推进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1 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情况
1.1 建设目标与任务
为了加强道地药材、珍稀濒危品种的保护和繁育研究,并在药用野生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以促进基本药物中药原料生产、供应和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确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种植保存、科研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①对中药资源普查中收集的种子种苗进行更新,建成种子种苗的繁育生产基地;②科学选定区域内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繁育生产;③制定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形成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采收、加工、流通、包装等的标准);④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服务,成为科技研究与人才培训的平台;⑤为行业、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与人才培养平台。
根据建设目标,确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任务,主要为以下5项:①建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基地,要求基地建设总规模不少于2000亩(1亩≈667m2),主体基地面积不少于200亩,土地所有权清晰稳定;②对规定地区中药资源普查中收集的种子种苗进行有效的保存;③对5种以上省域内道地的,常用的或稀缺的药材进行繁育生产,药材种的选择不局限于植物类药材;④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实验室,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服务,制定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形成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⑤建立产学研用合作与运行机制,具有提供种子种苗服务的辐射能力,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成为科技研究与人才培训的平台。
1.2 建设进展
依托试点工作,联合科研院校、业内企业等140余家建设单位,先后在全国20个省区布局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我国西北、西南、中部、东北、东南等地区均有分布,子基地合计近180个(图1)。
通过项目建设,各承建单位通过土地租赁等形式,保证基地建设面积及土地所有权的清晰稳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成面积累计近7万亩。
试点工作收集到的种质资源,种子形式交付种质资源库保存,部分活体种苗便可就近保存至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各基地除完成试点工作种质资源的保护外,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或依托基地建设,积极主动收集保存区域内药用种质资源,建设药用种质资源保种基地、保存圃、药用植物园等,进一步发挥项目优势,实现中药材种子种苗的有效收集保存。
各基地结合自身区域地理环境特点,每个基地对5种以上省域内道地的或稀缺的药材进行繁育生产。在充分考虑药材道地性、地区药材生产特点的基础上,2012,2013年,分2批在吉林等12个省区建设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基地繁育的药材种以大宗常用药材种为主;2015年,在河北等11个省区建设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基地繁育的药材种侧重考虑药材本身或相对市场需求的稀缺性,多方面保障药用种质资源的繁育与供应。目前28个基地繁育中药材种子种苗近160种(表1),推广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将会改善区域内中药材种子种苗用种供应与质量。在项目支持下,基地积极开展药材种新品种繁育工作,目前已审定或登记中药材新品种19个(表2),育有新品种的药材种既有甘草、柴胡、桔梗等常用药材,也有人参、三七、石斛等贵细药材。各基地配套建有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实验室,能够开展
日常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工作。实验室多依托省级技术牵头单位所在科研院所建设,设备、人员等软硬件条件能够保障。各基地配套实验室积极提升自身能力,进行资质认证工作,如甘肃等省区将实验室打造成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中心,海南(2012)中药材种子检测实验室已获得CMA(中国计量认证)资质认定。
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繁育技术规程,形成标准规程草案200余项,其中颁布20余项(表3);开展育种技术创新,获专利授权10余项(表4),专利内容涉及种植养殖、保存培育、栽培方法、技术改良等多方面。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主动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通过技术培训、网站发布、技术咨询与指导、生产推广等多种形式,传统与信息化手段结合,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如甘肃省建有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中心,河北省建成太行山道地中药材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等,在种植选址、品种选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指导本地区农户;并联合生产、技术基础较好的企业,推广良种繁育,带动周边地区中药材种植生产,为企业自身原料的稳定供应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繁育基地也成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园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势成立、发展了有利于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的组织与企业,2014年5月成立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科技联盟,以加强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相关科技工作进行的集体攻关;2015年4月国药种业有限公司成立,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中药材种子种苗为主营品种的国有企业,致力于打造全国一体化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保障平台。
2 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发展重点措施
2.1 完善、提升标准草案水平
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工作尚在推进当中,然其质量标准、技术规程等国家权威标准滞后严重,远不能满足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需求。依托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制定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形成了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然大多数标准、规程还处于初步形成草案阶段。标准的完善与申报工作需认清渠道、加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