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药文化牡蛎可以当作建筑材料的美食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扫码听

牡蛎俗称海蛎子、生蚝,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吃法甚多,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直接放入锅里蒸食,刚从礁石上撬出来的新鲜牡蛎甚至可以生吃,所以有“生吃蛎子活吃虾”之说。

牡蛎不仅味道鲜美,富含锌,还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牡蛎肉有治虚弱、解丹*、止渴等药用价值。

厚厚的牡蛎壳也可以入药,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肿块结节、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多种病证,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牡蛎曾经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被广泛使用。

福建泉州有很多以牡蛎壳为外墙材料建造的房子,叫“蚵壳厝”。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

当时载满丝绸、瓷器、茶叶的商船返航的时候,由于货物都销售而空,船身重心不稳不利于航行,于是将沿岸的牡蛎收集起来放到船舱里运回来。那时的富裕之地泉州因经常受到日本倭寇的侵扰,房屋常被毁损,当地的居民便就地取材,把载回来的牡蛎壳嵌在房屋外墙。牡蛎壳层层叠放,错落有致,不仅简朴美观,而且十分坚固耐损,因此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而且“蚵壳厝”还有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的特点,非常适合海边潮湿环境。

除了蚵壳厝,泉州的洛阳桥也是以牡蛎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成的。

历史上有“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的说法。

《宋史·蔡襄传》记载,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是北宋名臣蔡襄主*泉州时修建的。

泉州自唐代以来就跃升为第一大港,往来商旅北上的行程被洛阳江阻隔,须渡船才能过,又因潮水险急,建桥成为当务之急。涨潮时波浪滔天,石桥很难立住根基,所以多次修建均未成功。蔡襄等人想到了一个就地取材的办法。先在水底投下巨石,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这就是有名的“筏形结构”。然后在桥墩石基上种牡蛎,牡蛎外壳的附着力强,生长速度快,一旦附着在礁石上,便很快形成大量的碳酸钙物质,非常坚固,可以把桥基和桥墩自然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当时为了保护桥墩的牡蛎,泉州地方官立法:若有捕捞洛阳桥附近“蛎房”者,须坐牢两年。

直到19世纪,欧洲人才开始使用洛阳桥的“筏形结构”,而这种使用种牡蛎固基的办法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感叹呢?

MAYBEYOULIKE/p>

Pic.1澳门回归纪念日

Pic.2澳门回归纪念日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编辑|于娟赵若汐

审校|张芳芳李亚旗

王诗源尹永田庄子凡编著

《漫画中医文化故事:医事药闻》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医事趣谈和药闻趣谈两部分,主要讲述了古代医家们治病救人的趣事和18味中药的趣味典故。书中以中医药知识为载体,用故事和漫画的形式呈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融合其中,让青少年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了解古代医家治学行医之路的同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汲取营养。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和中医爱好者通过阅读本书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从而喜爱中医药、传承中医药。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点点在看和小蛙一起“哇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