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会诊活动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021/5779561.html前言
南瓜实蝇又名南亚果实蝇,为我国二类植物检疫对象,是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雌成虫产在幼瓜上的卵孵化后,幼虫在幼瓜内蛀食为害,受害重时,致瓜脱落,整瓜被蛀食一空,全部腐烂。受害轻的,瓜虽不脱落,但生长不良,摘下贮存数日即变腐烂(图)。南瓜实蝇取食范围广,主要为害葫芦科植物,如南瓜、苦瓜、丝瓜、冬瓜、笋瓜、西葫芦、葫芦、*瓜、甜瓜、西瓜,还可为害茄子、番茄、辣椒等。
以蛹在土中越冬,少数个体来不及脱离寄主在被害瓜内越冬。成虫羽化可在全天内进行,但以上午9~10时最盛,初羽化成虫较活泼,到处爬动,并常用后足拨动前翅,经30min后,翅则展平,体色、翅斑也逐渐显露完全,随后可飞翔,活动取食。成虫晴天喜飞翔在瓜田,阴雨天则躲藏在瓜叶及杂草下面。交配后,雌虫将产卵管刺入瓜内4~5mm。卵一般产在幼瓜或带有伤口或裂缝的寄主上,产卵数量不等,最多可达粒。孵化出的幼虫取食果肉,单瓜内幼虫可多达百余头。幼虫弹跳能力强,能从硬地面弹跳至30~50cm高度,老熟后,从腐烂瓜内钻出弹射跳离瓜果入土化蛹。成虫在寄主果实上产卵,幼虫在果实中成长。此虫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人为活动如运输或其他携带方式,将含有卵或幼虫的受害果实从一地传到另一地。
形态特征
成虫:黑色与*色相间,雌体长12~13mm,雄体长9~10mm,翅展5.7~8.5mm;头部颜面*色,颜面斑黑色,中等大,近卵形。中胸背板*褐色,有缝后侧*色条和中后缝*色条,在缝后侧和中后缝*色条之间具黑褐色斑,各肩胛之后也是;缝后侧*色条两侧平行并终于上后翅上鬃之后;中胸背板前部和前中部几乎到缝为锈色,有一狭窄的中褐色到黑色条从近中胸横沟缝伸出至上后翅上鬃处。小盾片*色,具一狭窄的暗褐色基带,2对小盾端鬃。足腿节*色,前足和后足胫节褐色,中足胫节淡褐色。翅前缘带狭窄,在翅端扩宽成翅端斑。腹部大部分*色或*褐色,背板侧缘狭黑色,第2和第3节背板具黑色基带,第2节的基带在背板侧中断,第3节的完整,第4和第5节背板基侧黑色,中纵黑色条伸抵第5节背板末端。第2和第3节背板黑色横带与第3~5节背板末端中央的黑色纵带相交成“T”字形,第4和第5节两侧具黑色短条,且不与中纵带相连。雄虫第5腹板后缘略凹,阳茎背针突长,叶上端略弯。雌虫产卵管端部渐尖,端前刚毛紧靠末端(图)。
卵:乳白色,长0.8~1.2mm,一头尖,一头钝。幼虫:蛆状,初龄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白色,长10~11mm,前端尖,后端圆;口钩内缘中央处具一小尖刺突起;前气门指突通常为15~18个,排列成一行;老熟幼虫在其后气门区与肛区间有一条暗褐色短线,舐吸式口器,呼吸系统属两端气门。蛹:圆筒形,*褐色,随着蛹龄的增加色泽变深,长5~7mm,宽2~3mm(图)。
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加强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受害果实,防止虫害蔓延。
2.农业防治冬季翻耕灭蛹;轮作或不连片种植嗜好作物;及时清除虫害瓜果。
3.物理防治用性诱剂、*饵或黏虫胶诱(粘)杀成虫。或用果实套袋法,将幼瓜(果)套袋,避免成虫产卵。
农药防治
(1)土壤处理:在5月下旬,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4kg,拌细土对瓜园进行地面撒施,以杀死羽化成虫;10月底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4kg,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每亩3.5~4kg,拌细土25~30kg,于傍晚均匀撒施地表,杀灭入土化蛹幼虫和围蛹,可有效控制翌年的虫害基数。(2)喷雾处理:在成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乳油~倍液,或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按30∶1的比例加入红糖稀释液喷雾,隔6~7d喷1次,连续喷3~4次。10月对发生重、落果多的瓜园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倍液喷施,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瓜果收获前15d停止用药。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南瓜实蝇相关知识,对此广大农民朋友有什么看法呢?或需要补充相关知识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