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91位老中青诗联家为雨巷诗社题贺
副社长拙笔牛牛致辞
雨巷社员贺辞联展之马大姐
雨巷社员贺辞联展之月色荷塘、清泠幽客
当代41位老中青联家14位诗词家给雨巷诗社题贺
题红薯
陕西秦风汉雅
父辈求生线;
我儿营养餐。
题红薯
云南殷子勇
养生“皇后”,叶繁敢向暑中绿;
治癌“大师”,根壮从来土下红。
红薯
陕西古月春风
艰辛岁月,渡万民不用忍饥挨饿,死生与共;
盛世春秋,泽百姓且能益寿延年,荣辱相依。
题红薯
重庆沭园
尘中不自哀,一任蔓摊开。
但许耕耘处,炊烟万户来。
红薯
文/竹山客
地有土行孙,叹逢弼马温,
纵然怀绝技,失手被烹炖。
红薯
文/东晟
曲如穿地龙,土里一堆红。
何必言长短,凭人品味中。
红薯
文/幸福长久
饥寒岁月实难忘,
几片薯干半日粮。
佳品天然今出镜,
减肥抗癌又通肠。
红薯(古诗)
文/邓照乾
挑起猪粪上山冈,
担来红薯作口粮。
忆苦思甜甜化美,
俭以养德自古方。
红薯
文/郑剑平
丰腴体态着红装,
热气腾腾口齿香。
昔日农家堆满地,
如今雅座养生王。
红薯
文/幸福长久
千里邮来是薯条,
浓浓乡味嚼难消。
应知故地田原上,
冬麦忙完弄菜苗。
田头煨薯
文/在水一方
老去顽童念旧来,
许多往事记心开。
难忘田野偷番薯,
砌起泥窰就地煨。
红薯
文/云雾山人
地贡红苕南北叫,
烤蒸煮饭味悠长。
养颜抗病通腸道,
叶柄莱馍口齿香。
七律红薯
文/大园里之子
君涉重洋到九州,
一枝藤蔓越春秋。
家园耐瘠粮仓补,
父老峥嵘故事稠。
往日渡荒欣种宝,
如今保健若尊馐。
苍生认识轮回转,
汝助文明智慧修。
红薯
文/旮旯山人
灾荒年代是斋糠,
米饭薯丝还半镶。
孩稚时光难舍去,
老来思觅食羹粮。
穷乡僻壤当闲等,
发达城区视宝方。
几许沉浮几冷雨,
追今忆古醉迷殇。
七律咏红薯
文/喻忠国
深耕地块草堆包,
晒后枯干用火烧。
沥水捞沟培黑土,
施肥挖宕插青苗。
红藤雨露微滋润,
绿叶阳光长秀条。
垄下掀开圆硕果,
清蒸美味最丰饶。
定风波·红薯(新韵)
文/冬之水杉
海外舶来五百年,
充饥比谷半边天。
产量全球华夏最,
欣慰,
洋为中用喜加餐。
不慕人夸模样好,
秋到,
刨秧出土四时甜。
煮烤炸蒸滋味美,
何为?
但求君飨尽开颜。
红薯
文/想飞的鱼
红红薄纱衣
白白的肌肉里
每到深秋
万绿枯尽
广袤的沙壤土里你最美
生
甜脆解渴
蒸
香甜如蜜
炸
干脆利落
烧
飘香万里
烤
醉到心里
红薯
文/云舒
在地里刨红暑的欢愉喜悦
已过去许多年了
乡下人不稀罕
现如今吃着香軟的*心芋头
总是乐乐滋滋的
不知那来的快慰
是在城里见少了?
还是红暑的记忆
好处有新的认识?
喜爱
如同秋天里见到蟹子
略去造假污染
净得养生的益处
红薯
文/轩辕暮雪
红薯,也叫地瓜。对于地处山东丘岭地带的我来说,这是自小就有的,也是这里最主要的农作物。
当一棵棵小苗栽下去,红薯就开始了它的旅程。在春风中摇曳,看起来弱不经风。随着夏日的来临,绿油油的枝叶爬满了土地,生机勃勃。顽皮的孩子总忍不住在地里打滚,红薯白色的汁液就沾在了衣服上,父母总是一通唠叨。
秋风席卷了大地,秋收开始了。这是小时候最不喜欢的季节,因为,不管大小都会被父母抓到山上干活,拔秧,刨地、切片、摆开晾晒、收取,一道道步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
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天下午,一家人在地里干活,哥哥拔秧,父亲刨红薯,母亲切片,给我的活是摆开晾晒,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轻松的。但需要蹲着完成,也是我最不喜欢的活,于是同母亲商量换一下,就算刨地也行,母亲好奇问为什么,“我不是后勤部的”这是我当时的回答。全家人都笑完了腰,以至于多年后的今天,母亲还时常拿来说笑。母亲还会用地瓜干理论来形容我们说的没有道理和依据的话,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入秋后,各式各样的红薯食品就上桌了,煮熟晒片、煮粥、鲜蒸、生吃,每一种都香甜可口。历经三季,红薯终功德圆满,回报了勤恳的农民。现在吃着红薯,却怎么也没有了原来的味道,仅仅是找儿时的感觉了。
我家的红苕
文/广东胡宗能
我家从卖苕到买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十年改革给农家生活带来的变化。
四十年前,我家的红苕当口粮吃。那时候,我在学校念书,免不了要向家里伸手,遇上家里分得两挑红苕的时候,父亲总是锁着眉头,好半天,才痛心地说:”没办法,卖挑红苕吧!”
年,我的家乡实行了种田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家的红苕可多了,每年总在七八百公斤。此时,红苕的用处可多了!不但自己留着吃,还制条果、制粉,做垂鱼、肉糕,还喂养大肥猪。
近年来,伴随着我们外出务工,又发现红苕有防治癌症等疾病的医疗保健等功效,红苕更是供不应求。于是,红苕上市的时候,家人总是让我买些红苕回来。
红薯
文/吉祥花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第一次听到“红薯”二字是在电影《徐九经升官记》中的这句台词。因为家乡的土地是不适宜种红薯的,看这部电影之前没听说过,更没亲眼见到过真正的红薯样子。
红薯是儿时少有的幸福
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屋外刮着呼呼的西北风,风声里可以感觉到透着刺骨的寒气。屋里昏*的煤油灯下,我们兄妹三人围坐着一张破旧的桌子,都伸着脖子,六目直瞪瞪地望着冒着热腾腾蒸气的锅,妈妈不时地掀开锅盖儿,用筷子捅着锅里的红薯,这是爹下午从城里带回来的。这时我就会问:“熟了没,能吃了不?”口里不停地响着口水声音。“还不行的,再稍等一会”妈妈回答到。二哥泄气地说:“还不熟的,快要饿死了。”大哥说:“多焖一会,焖软了好吃。”随着妈妈高亢的一声:“揭锅盖喽”一团热气升起直冲屋顶在四周翻卷下来,整个屋子便笼罩在白色的蒸汽中,看不清锅里的红薯,也看不清每张脸。我在心里想象着红薯的模样:像西红柿、像红辣椒、像红苹果还是像……能想到的红色都在脑子里飘过;我也想象着这时每张脸都会溢出渴望的激动的微笑。想象之际,妈妈已把锅里的红薯放在了桌子上。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了红薯的样子:紫粉的皮包裹着一个胡萝卜大小的肉体。我和哥哥们急不可待地抓起烫手的红薯,双手倒替,边剥着皮边喊着:好烫!好烫!看着剥出的白嫩嫩的红薯肉又发出咯咯的笑声。这笑声回荡在整个屋里,热气里流淌着幸福的味道。再咬一口红薯肉,软绵绵的、甜丝丝的,感觉品尝到了世上美味馐食,昏暗的灯影里满是笑声,甜味。这是我儿时特少有的幸福样子。
红薯是远游岁月的满足
一张中等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把我带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唐山滦县读书。下午课后兴趣来时,我和室友经常外出散步在附近的田梗上,享受农田美景,感受自然淳朴的美。滦县的田野里种植着大量的红薯,犹如家乡的玉米地一片一片的。夏季绿茵茵的红薯苗满是田野,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像是在欢迎我们这些小客人,感谢我们的驻足、欣赏。红薯苗和马铃薯苗几乎一样。秋季散步在马路上会看到一车车满载着红薯的马车,车夫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且高声地吆喝着牲畜,吆喝声里飘扬着欢乐。这时学校的食堂也增添了饭食种类——红薯。本唐山的同学因为红薯是当地产的,常食,不以为然。而我们张家口几个同学却当做可口的美食,每当饭堂卖红薯就特别开心,早早排队等候,生怕买不到。红薯在学校食堂属于粗粮,只用粮票无需花费钱票就可以买到,更有同学为了节约钱,把红薯当做一天的饭,且自豪地说:红薯又香甜又省钱。在外读书时期,学校食堂让我尝到了吃红薯吃到饱的滋味,满足了我随心所欲吃红薯的欲望。
红薯是父母晚年心灵的慰藉
小时候每当吃红薯时,妈妈就会讲述古代一个恶婆婆让媳妇吃山药皮最后吃成胖子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妈妈希望我们剥红薯皮时,不要带走里边的薯肉。我们也总会在红薯皮里拣吃带走的薯肉,直到薯皮里找不到一丁点薯肉才扔掉所有薯皮。现在交通发达为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红薯早已不属于家乡稀有食物。父母也都爱吃红薯,多年来他们只吃焖红薯。随着人们味蕾的丰富,红薯有了多种吃法。我常常会先把红薯皮去掉,然后切成小块,煮在糊糊锅里,这样煮出的红薯既绵软又香甜。父母吃着这样的煮红薯总会说上一句:“真甜啊,好东西!”同时也发着感慨:“原来有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现在想吃就能吃。”这时他们的脸上盈满幸福感、知足感。有时我也会用电饼铛炕着吃,炕熟的红薯干而甜。绵软的红薯让父母稀落的牙齿享受了正常的咀嚼,他们觉得到自己并未完全衰老,红薯为父母晚年带来很大的心灵慰藉。
每当想起食用红薯的过往,我的心里就会泛起甜丝丝的红薯味,它冲淡了生活中的酸、苦、辣,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更多的真实的甜。
红薯,红薯
文/马林良
又到了秋收时节,同学发来一个收红薯的视频,点开是一人一台机器,人操纵机器在前面走,红薯秧苗被收割起来,一个一个大小不一的红薯在裸露的土地上像是一颗颗红痣。我惊叹着种地的现代化,内心里想起姥姥姥爷健在的时候收红薯的一幕幕,眼底酸溜溜的。
九月,故乡紧紧地贴在胸口,上面堆满了红薯,厚实、香甜、疼痛。
一只大雁抽走红薯苗的青绿,一些枯*随声倒地,烤红薯的香住进了我的梦。
大公鸡一连串的长叫,掀翻了凉薄的夜晚,黎明从草丛中拱了上来,湿漉漉,凉沁沁的,还在睡梦中的我,听见姥姥在院子里磨镰,嚓嚓嚓的声音随着磨刀石上的月牙儿紧紧慢慢的进了我的耳朵。当听见拖着长音嚓的一声的时候,意味着我姥姥磨刀的结束,也意味着我姥姥即将来推开我的门,说:起床了,到地里收红薯了……
除了姥姥姥爷,能胜任割红薯苗任务的只有我。收地用的镰刀,全都被姥姥磨得寒光闪现,锃明瓦亮,一把一把挂在仓房的墙上。
姥爷姥姥一人一根扁担,两面挂着柳条筐,筐里有水,晃晃悠悠。路上,碰见毛驴车喊我们有时候坐上去捎个脚,大多数时候不坐,姥姥姥爷好脸,怕被人背后讲究,总是一脸笑意地推辞,第二天一定是起早,赶着第一个走出村子,走到地里。
在那时,毛驴车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毛驴可金贵着呢。
一路上,姥姥姥爷谈着今年的收成,笑眯眯地给我许愿:红薯挑到镇上卖个好价钱,给你买本子,钢笔,文具盒,红头绳……晚上回来烀红薯,明天炸红薯丸子……我的心里揣着喜悦,操着一把镰,嚓嚓嚓,嚓嚓嚓,那声音比磨镰刀的声音短促而动听,红薯秧握在手里,沉重而温暖,实在又虚幻。如果说黎明的时候,一块石头打磨一块铁的话,现在就是一块铁用自身的硬度拥抱红薯秧的软,生活的软。
用不了多久,我们的身后就暴露出一垄垄黑土地,那时想不通,身体消瘦的姥爷咋能揽着四趟还割得飞快。红薯苗覆盖了几个月的新鲜泥土也显山露水了。
看见偶尔被秧苗带出土的胖乎乎红彤彤的红薯,想着六月田里薅草的姥姥,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六月的太阳正炙烤她的年华,也感觉不到蒺藜正穿透她的衣裤,钻进她的肌肤甚至生活里。那时的姥姥,一心想着把地伺候干净,红薯就能长得又大又红,收回去,让我们吃上香甜的红薯粥,过生日的面条,过年的时候吃上红薯丸子。
“哎呀。”蒺藜扎进了我的鞋,脚背被蒺藜秧剌出了一道道红线,我后悔没有听姥姥的话,没有把裤腿绑起来,脚上没有穿袜子。红薯秧掀起了裤子,蒺藜划伤了小腿,穿透了鞋底,直接戳到了脚心里。那些荆棘欺负我小似的,一个劲地扎我的手脚,连藏在衣服里的腿,都被蒺藜秧剌的全是小红线,奇痒难忍。更要命的是一些蒺藜神不知*不觉地扎进了我的脚并沿着血管潜入心底,成了永远的刺。我离开故乡很多年后,我依然能感觉到那种疼痛,隐隐的,小小的,无法言语。蒺藜这是告诉没有长大的我,生命中有些痛是我们必须遭遇的,生命中有些果实也是需要我们付出汗水才能得到的。
姥爷在前面拉犁,姥姥扶犁,我拿着筐在后面捡红薯,姥姥时不时地提醒我,捡干净,千万别落下,我答应着,把捡起的半筐地瓜倒出来再捡,越来越累,一天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
当我们累得筋疲力尽,装了满筐红薯往家赶的时候,看着大小不一,刚刚离开秧苗的红薯上叉子叉的洞像死鱼的眼睛茫然地望着天,可是天已经黑了……
晚上,回到家,姥姥给姥爷拿来热水,毛巾敷肩膀——一道深深的红色的勒痕。
红薯都收回来后,一个个切成片,太阳底下蒸腾出水分,晒干了才能挑到镇上去卖。
不记得啥时候家里买了牛,牛拉犁,牛车拉红薯,后来有了拖拉机,拖拉机开进地里,一群人跟在拖拉机后面拾红薯往车厢里扔,一般过一两趟就可以拉一车红薯……可是,那时,姥姥姥爷已经早不种地,我也到城里上班了。
如今,老家地早包给了别人,姥姥姥爷也离开人世很多年了。如今镰刀生锈,扁担被搁置在墙角,孤零零。没有了重压,扁担一天比一天弯,像个垂暮的老者。面对这样的变迁,如果他们还健在,一定是短暂阵阵心酸后的啧啧称赞吧。
疯子寄语
平淡最为真
一年,你说有多快,弹指一挥间?须臾转瞬?白驹过隙?都不是,是如昨的花香,从未淡、从未散。雨巷,你好,祝贺你又大了一岁。我,依然爱你,在平淡的岁月里,呵护你如初,你的家人不多,却最真。生日快乐,我的孩子。
四年前,我种下了一颗诗意的幼苗,经历风雨,奇迹般的,竟然还活着,太不可思议了。是不是要感谢陪你成长亲人们?
好吧,第一个感谢的是不是对你最好的人-----疯子爸爸。他把你带到美好的人间,让你集万千文华于一身,每天沉浸在文墨的神奇世界里,徜徉在诗词歌赋的宽广海洋中,痴醉在吟声韵味的清新山林下。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你、了解你、读懂你,我用尽全身力气,把遥远的两颗心牵在一起,交换智慧的灵*,使之升华出独有的梦境。你很棒,一路走来,很从容,既不争上,亦不落下。很庆幸,喜欢你的人也渐渐多了,不是喜欢你的外表,而是喜欢的真实。真实到看清经络,毫无保留。
疯子爸爸只是给了你躯壳,给你血液的是蜗牛阿姨哦。对,第二个感谢的就是她。她让你丰满,更形象,每周不断供给全国文友送来的精神养料,让你健康活泼每一天,你的魅力才得以释放。蜗牛阿姨每天可辛苦了,每天凌晨早起下地干活,一有空还要去帮扶困难群众,唯一的一点点个人休息时间都奉献给你了。一篇篇文章,一次次校验,一页页整理,就是为了让你活下去,你说她容易么,你说你是不是以后要好好报答她?
第三个是谁呢?光有躯壳不行,有血有肉也不行,还得会说话,让大家听到你的呼吸,触摸到你的心跳,感受充满意境的动人声音。那么,这个人我不说你都知道了吧,错,不是一个是两个。马阿姨还有清泠小姐姐,她们把文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小精灵,化作婉转柔美的音符,飘送到耳朵最热衷享受的国度,和着浅或深、低沉或激昂、舒缓或畅快的旋律,一次次在心底泛起涟漪,一圈又一圈,不绝于耳。
当然还要感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