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记忆叉袋角造币厂桥药水弄这些上海
TUhjnbcbe - 2023/6/14 21:01:00

普陀区是上海市的老工业区和沪西工业区的主体部分。吴淞江(苏州河)横贯全境,为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运输水道,并为工厂的给排水提供了便利。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民族实业家和外商纷纷在普陀区苏州河两岸,尤其是南岸,开设工厂。

叉袋角

年上海地图中的“叉袋角”周边

历史地名,有两处。苏州河是上海除*浦江之外的主要航道,沿岸的地方绝大部分被码头、堆栈、仓库、工厂占据,苏州河流经现在的昌化路桥后,在昌化路桥与长寿路桥之间形成几个急弯,在浜南形成几个明显的“尖角”,这一带旧称“叉袋角”(沪方言“叉”发音近似cuo,《法华乡志》作“沙袋角”),有些人望文生义,以为苏州河多沙滩,于是这里被叫做“沙滩角”,沪方言“沙滩”音近“suotai”,“叉袋”音近“cuodai”,读音相近,讹为“叉袋角”。实际上,以前上海普遍使用一种麻织的大口袋,口袋的开口处有两只“耳朵襻”,形状像现在的“马夹袋”,农村里多用于存放农作物,把棉花、粮食等农作物装入大口袋后,把“耳朵襻”打结,就可以封住袋口,用扁担挑,这种口袋称之为“叉袋”或“麻叉袋”。

所谓的“叉袋角”应该就是这里的河道弯弯曲曲,形似“叉袋”的“耳朵襻”而得名的。

旧时阜丰面粉公司和该厂商标

年(光绪二十二年),直隶候补道、安徽寿州(治今寿州)人孙多森和叔父、江西临江知府孙传檙,以及兄弟孙多焱、孙多鑫,亲戚何芷舟、龚景张等集资30万两,在叉袋角创办“阜丰面粉厂”,于年正式投产,是中国最早的机器面粉厂,也是中国最大的面粉厂。

年,荣氏企业投资4万元在苏州河北岸的闸北光复路创办福新面粉厂(后来称之为福新面粉一厂),生产“兵船牌”面粉,以优异的质量打开和占领中国的面粉市场,到年,福新面粉厂先后建立第一至第八厂,除了第五厂在汉口外,其余的工厂全部开设在上海。其中第二厂就在叉袋角,与阜丰面粉厂贴邻。阜丰面粉厂与福新面粉厂第二厂于年合并后改为国营,就是上海面粉厂,是中国最大的面粉厂。20世纪末,上海面粉厂转制,旧址东就是现在著名的“M50创意园”。

今日M50创意园

从莫干山路“叉袋角”向东,现在淮安路苏州河两侧的地方也叫“叉袋角”,当地的居民仍有使用。

大自鸣钟

区片地名,指现在的西康路长寿路一带。日本的“内外棉纱厂”年来华开业,称之为内外棉“第一工场”、“第二工场”等,内外棉的纱厂大部分集中在苏州河南岸的“小沙渡”两侧,“小沙渡”也是工人最集中的地区。

年上海地图中的“大自鸣钟”在长寿路、西康路十字路口的中央

大自鸣钟旧影

年,内外棉在上海事业的开创者川村利兵卫逝世,两年后,内外棉向公共租界工部局申请,在小沙渡路、劳勃生路(今西康路、长寿路)十字路口建立“川村纪念塔”。在五层与六层之间安装四面有钟面的建筑自鸣钟。自鸣钟声可以传到方圆几里外的地方,催促工人起床、上班。于是,这一带就被叫做“大自鸣钟”。

年代大自鸣钟路口俯瞰

年,上海建设长寿路桥,拓宽、延长长寿路,位于西康路长寿路交叉口中央的“川村纪念塔”严重阻碍交通,遂被拆除。

今日大自鸣钟路口

造币厂桥

年代中央造币厂和造币厂桥

历史地名,又叫做“洋钿桥”,即跨苏州河的江宁路桥的旧名。

年上海地图KIANGSUCOVERNMENTMINT即江苏

造币厂,后改名中央造币厂,即今上海造币厂

上海造币厂旧楼

中央造币厂计划于年正式投产。上海荣家的“申新”集团在戈登路苏州河两岸有许多纱厂和面粉厂,而这一带的苏州河上没有桥梁,许多工人只能依靠摆渡往来于苏州河两岸,十分不便,还耽误时间。年,严裕棠在苏州河戈登路北岸购地60余亩建立“大隆机器厂”,工厂业务由铸造、加工向制造业发展,也是旧上海著名的民营铁工厂之一。因为大隆机器厂在苏州河的北岸,必须与南岸保存联系,于是,严裕棠也愿意出资建桥。桥为木桥,建成于年,木桥的北端通造币厂,于是,被叫做“造币厂桥”;当时,上海人把银元叫做“银洋钿”“洋钿”,于是,该桥也叫做“洋钿厂桥”。年后,被正式命名为“江宁路桥”。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就是现在的江宁路桥。

年代江宁路桥和大隆机器厂

改建后的江宁路桥新貌

药水弄

历史地名。与潭子湾、朱家湾、潘家湾合称“三湾一弄”,是著名的棚户区。上海话中的“药水”可以指医药水,如外用的红药水、蓝药水及口服的咳嗽药水、点滴的眼药水等,而早期多指指硫酸、盐酸、硝酸(俗称“硝镪水”)等化学水。以前,工人在焊接金属时,必须用盐酸清除金属表面上的锈迹或杂质,人们会说,“滴几滴药水”;又如,汽车使用的蓄电池称之为“电瓶”,电瓶里有稀盐酸,使用一段时间后,盐酸会蒸发,就要添加盐酸,人们会说,“加一点电药水”。生产药水的工厂就叫做“药水厂”。

江苏药水厂办公楼兼大班住宅旧影

当然,生产化学水的技术是近代以后从西方国家传入的,上海也是中国最早建立“药水厂”的城市。20世纪初,药水厂搬迁到小沙渡的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外的一侧,并改称“江苏药水厂”(KiangsuChemicalWorks),有工人约名,从美国及西西里进口硫磺,生产硫酸、盐酸、硝酸,是当时中国主要的制酸厂。小沙渡地区也成为上海工人集中居住的地区,于是,原来的江苏药水厂所在的地区,即后来的西康路弄、弄就叫做“药水弄”,“药水弄”还泛指今长寿路以北,苏州河以南,常德路两侧的一大片地区。

原江苏药水厂办公楼兼大班住宅,现在是同济二附中教师办公室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开始对药水弄改造,原药水厂旧址改建为西康路小学和普陀中学,如今则是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现在的镇坪路桥南堍西侧的同济二附中里有一幢老洋房,它就是当年江苏药水厂的大班住宅和办公楼,如今已被公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药水厂的西侧棚户拆除后,建成“大上海城市花园”住宅区;镇坪路桥堍东侧的棚户拆除后建成德诚大厦。“药水弄”曾经是上海著名的区片地名,如今,它的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忆叉袋角造币厂桥药水弄这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