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代诗人中最具风流倜傥者,非杜牧之莫属。杜牧这人虽然自负有济世匡君之才华,但终身未被大用,为排解心中郁郁不平之情,多请求从都城长安外放,调任外地州县小官。一朝既得皇帝外调旨谕,小杜也颇有欢喜之意。在工作之余,姿意而行以排遣自己不得志的郁闷心情。你瞅瞅他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明白他对在扬州十年做幕僚生涯时干的好事有所懊恼自责了。
小杜把对自己所处境地和现实的不满,经常通过纵情青楼或山水间来发泄。古书《太平广记》里说杜牧的性情疏野狂放,于是乎小杜在扬州这样的烟花柳地,温柔富贵之境,留恋往返,也属平常事。而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杜牧一人独自来往于青楼,似乎也不大合适,于是他常与同僚结伴去行乐,这其中就有一位叫韩绰的判官,与杜牧同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供职,做掌书记一职。
唐文宗开成元年,杜牧又被调入京城长安,担任监察御使。这年深秋的一个晚上,长安落叶已尽,萧瑟的西风里,月如霜白,令杜牧想起在扬州风流快活的日子,想起和一位同在幕府任职的老伙计韩绰了。和在长安城枯燥的工作和业余生活一对比,呵呵,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呢,杜牧便在这样的思绪里吟诵出了《寄扬州韩绰判官》。这是给韩绰的一封以诗代意的信,好友心意相通,既然能玩到一齐,工作上想必也是很融洽很和谐的。
白马独家译诗:
隐隐约约的青山在远处的天底下蜿蜒起伏,明晃晃的江水也千里迢迢,奔流不息。眼看秋天将要过完了,江南的草树依然苍翠不减。在那有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的夜晚,韩兄在哪里请歌女们把凤箫吹起来呢?
青山隐隐水迢迢。这首诗以峻秀的山水起句,已经暗含了一份思念在字里行间。这份对友人的相思通过句中的“隐隐”,“迢迢”两组叠字来间接的表现出来,但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它不像元微之那种“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一般饥渴的思念。杜牧之这种对朋友的挂怀虽然也在万重山水的阻隔下,但这是一种淡淡的,时隐时现的绵绵眷恋的思绪。当我们眺望阳光下的苍青色远山时,那群山常会带有一种淡紫色或淡蓝色笼罩着那些山的苍青,给人一种浮思联翩的感觉。而水迢迢,则有千里奔流,如不辞辛劳地远觅友人,亦或捎带一份思念给友人。
这里诗人没有说出山是哪座山,水是哪条江河。长安之南有终南山等山脉,水则有渭水,泾水,灞水等河流。然而一说起江南的山水就太多了,不胜枚举。要知道诗人说的是哪方山水,这还得看诗的第二句。
严沧浪在《沧浪诗话》里说,绝句的最后一句结语难得,而首句起得好尤其难得。我们从杜牧这首诗里可以看到它的起句就是很难得的。首先它以山水景物起兴,起笔势在陡峭,这也正是杜牧之特有的诗风。其次诗人寄情于景,不着痕迹,虽千万里之遥思,只暗藏于远景之中,也并没有写出思念何人。在此宏阔的景观之下,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周遭环境的烦闷,从而引出了该诗的第二句。
秋尽江南草未凋。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属于亚热带气侯,天气相对于北方暖和得多,以至于秋将要过去的时侯,草木仍然丰茂,绿油油的一片。每年腊月我过年回家行到江西吉安,九江一带的大山里,那山还很青呢,这都是真的。因而从这一句来看,诗人在首句里写的山水是江南的山山水水,而首句里的“青山”与第二句里的“草未凋”是相照应的。
深秋时节,草木尚未凋零,还存在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别说令诗人杜牧向往,就是我们读到这里,也会有欣欣然而前往的欲望呢。这也是江南风景的魅力之一吧,同时这也是秋气瑟瑟的长安不能与它相比之处。我们还可以想象,江南的秋天尚如此美丽,那么春天岂不是更加迷人,诚如“千里莺啼绿映红”,“牧童遥指杏花村”之类的景色,清秀得令人陶醉。
这首诗的第二句还有一个版本写成“秋尽江南草木凋”。白马觉得这与第一句中的“青山”是相悖的。山上草木都枯黄凋零了,还会是青山吗?再联系到下文中如诗如画的意境,情趣诙谐的问话,“草木凋”与这些意境和问话是不和谐的。明朝的才子杨慎在谈论到这一版本时也说“草木凋”和上下句不成一套事,实在是俗不可耐。
二十四桥明月夜。诗人一写到这,才算是明确写出了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口处的江南名城扬州。这古城扬州,旧时的别名就有三个:广陵,维扬,江都。由于二十四桥是扬州的独有风景,所以这里这一句点出了题目中的“扬州”二字。二十四桥是一座砖桥,叫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据传古时侯有二十四位靓丽的歌女在这桥边吹箫表演,因而这桥又得名“二十四桥”。然而关于“二十四桥”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扬州城里的二十四座桥。想来江南水乡,河流密布,有多座桥本来也正常,也正是江南特有的风景之一呢。
诗人回想中有着这么诱人传说的桥,有着引人入胜的月光皎皎的夜晚,心早已飞回到当初的宦游与消遣之地的扬州了。大唐时江南的魅力恐怕当数红芍药之城扬州了,孟浩然,张祜,徐凝,李绅,王建,都来游赏过这座城。而扬州最美的夜晚当属有月亮的夜晚了,“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是扬州。”啧啧啧地令人称羡。
读到这里,白马忽然想起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含意了。这说明诗人十年之间,经常在梦中梦到扬州。扬州给予了诗人以温馨和慰籍,弥补了他心中的失落与缺憾,而后诗人终于大梦方觉,一朝清醒,又有了奋发向上的心志。
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在这里可以指诗人的好友韩判官,古人用“玉人”来称赞俊美有才华的男子;也可以指和二十四位美人一般靓丽的歌女。月华如银,凤箫声动,这迷人的胜景是江南哪里呢?是扬州的二十四桥边吗?还是在韩判官的夜生活里?亦或诗人杜牧之的梦中呢?所以诗人这一句既带着对好友韩绰的调皮搞笑,以表达寄语问侯,又带着如梦似幻,半醉半醒的呓语一样的口吻,并由此可见杜牧对扬州的一往情深,兼对友友的真挚牵挂。
所以这里的“玉人”二字有双关之妙,“何处”二字又有飘缈动人之美。何处教吹箫,可以说那箫声飘荡在青山绿水间,明月夜里,江南水乡里,扬州城的夜晚,二十四桥桥畔,诗人的日思夜念里,等等。这和李太白的两句诗似乎有相同的妙境: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夜色轻寒,秋月无边。韩兄弟啊,是不是在扬州的二十四桥附近,手把着漂亮妹子的手,轻抚洞箫,袅袅凤声,音韵四起。教玉人学吹箫,多爽呐!杜牧之简直是带着“羡慕嫉妒恨”的口吻调侃着好友韩绰,而这种调侃又是在对昔日同好的惺惺相惜里,夹杂一种你知我知的心领神会之情。
因为杜牧在《遣怀》里有句“赢得青楼薄幸名”,受这句的影响,一读到《寄扬州韩判官》的后两句就会联想到杜牧的风流艳遇,多情之事。白马觉得其实这首诗还是与艳情关系不大的,“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内蕴可以看作一种生活情趣。放眼现代人的生活,高兴了去KTV吼两句,没事时拿手机放几首歌或乐曲,无不是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小杜在江南水乡,月下桥旁,与好友韩绰略花几吊钱,让伶人歌女吹拉弹唱一番,买个乐趣,难道我们就判定二人真是风流人物?
好了亲爱的诗友们,今天的诗词欣赏就写到这了。诗友们感觉杜牧这首《寄扬州韩判官》的意境如何?来和白马一起在评论区互动讨论一下吧。欢迎诗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