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打得摧枯拉朽,名震天下的廖耀湘兵团在一周内,12万人马被歼灭。淮海战役打得异常艰难,尤其对阵国民党第七、第十二兵团,付出了相当代价。平津战役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相当胜利。虽说国民党邱清泉的二兵团实力也很强劲,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状态,不在讨论之列。三大战役解放军的重大伤亡,出现在淮海战役中,共计伤亡十余万人。其中在碾庄伤亡6万人,双堆集伤亡3.4万人。占淮海战役总伤亡的8成以上,账面上看,同样是在包围圈内,七兵团的杀伤力更强。
战后,国共双方均感到大跌眼镜,照道理,杂牌七兵团的武器,人员素质比照12兵团、2兵团和9兵团。相差很大,待遇也相去甚远。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第七兵团的悍将成群,指挥能力是国内所有兵团都不具备的。七兵团也是内战中少数有血性的兵团。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五个军长,除了军军长周志道冲出去了,63军军长陈章还没过运河,在窑湾战死。64军军长刘镇湘、25军军陈士章、44军军长王泽浚被俘,被俘的这三人拒不接受改造,最后一批特赦。
而12兵团的成立,一开始就是一波三折,第十二兵团的司令人选,最有资格是18军军长罗广文。但是他是何应钦系,陈诚绝不会把12兵团拱手相让的,于是他提议由比罗广文晚半年当军长的胡琏来担任。但是华中剿总白崇禧极度反感,理由是胡琏不听指挥。阴差阳错,黄维被推上了架子。黄维提了几个条件,一是打完这一仗就回去教书,还是去当军校校长。第二个是调好朋友李良荣出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辅佐他,并要求李良荣基本部队整编第二十八师编入第十二兵团。
蒋介石一口答应,并形成了文件。但是黄维上任以后,蒋介石却调李良荣为福建省政府主席,不能上任。整编第二十八师也被白崇禧扣住不放,何应钦提出以整编第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部编入第十二兵团,吴绍周升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这和黄维的构想就相去太远了,12兵团里,自己能够信任的就只有边缘化多年的叶佩高。另一个对部队熟悉的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胡琏,因为没有竞争到司令官而跑回家呆了三个月。有一点须说明,12兵团是以18军和11师为绝对主力,长期就是胡琏指挥,他闹情绪,下面的军官以杨伯涛为代表,处处不配合黄维。
12兵团的参谋长肖锐,看到蒋介石不同意黄维的以蒙城为据点稳扎稳打。情况不妙,便在第二天找到黄维,表示自己“盲肠炎加剧”,离开了部队。老话家和万事兴,此时12兵团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了。兵团正副司令都是刚上任,还没有熟悉部队情况,更谈不上默契配合了。当然了第七兵团情况也不是很好,豫东战役后,重新组建第七兵团,辖25军、63军、64军,黄百韬因战功升第七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加入了军手44军,成为了徐州地区最大的国民党重兵兵团,兵力达到了12万。
但是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正是李天霞当初的整编83师。孟良崮战役,当时25师就和83师就互相推卸责任。划归给了第七兵团,让军全体官兵深感屈辱,他们常以中央嫡系部队自居,瞧不起其他兄弟部队。各级军官觉得没出路,纷纷赴南京找路子,极力想脱离黄百韬的指挥。七兵团唯一正宗嫡系军,却成了兵团战斗力最差的一个军。8日,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起义。华野山东兵团主力于10日迅速通过了第三绥靖区,歼灭了第七兵团先头部队的44军的一个师,切断了第七兵团的西撤道路。
而第七兵团渡过运河撤退到碾庄,这个时候,好多军迷说黄百韬不架桥是昏招,何张不起义,有必要架桥吗?完全没必要的。过运河桥慢的原因,刘峙在海州的贩盐管家,泄了密,导致十余万市民跟着44军走来。即拖慢了44军行军时间,也堵了运河桥。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作为一个杂牌兵团能打到这个地步,当之无愧地可以号称国民党最好的兵团了。如果不是因为弹药通过火车早早地运回徐州,导致44军炮弹很快用完了,七兵团的炮火也不足,44军的阵地也不会丢失。又恰巧天起大雾,飞机不能起飞,不能轰炸解放军的冲锋部队。不是这些因素,七兵团至少还能守半月。
在豫东时,黄百韬只三、四万人就扛住了华野的重拳,现在十万人的兵团,华野理论上是比较难攻下的。虽然第七兵团背着杂牌的名号,但实际上,在中原地区,四大标杆部队它就占了二个,分别是25军、64军。另外二个标杆一个是邱清泉的五军,一个是胡琏的十八军。七兵团打得出彩也就不奇怪了,对阵结果是第七兵团覆灭,双方各伤亡六万人。这个纪录是国共双方伤亡的最高纪录。黄维的十二兵团,虽然在指挥配合上,稍显生疏。但实际上,打得也非常顽强,给中野造成很大的损失,至于说陈庚说黄维只适教书,不宜点兵。姑且听之一乐吧,陈庚并没能吃下黄维,而且损失也不小。
黄维这种一根筋的将领,个人认为更适合大兵团作战,如果换成胡琏这样的滑头打法,淮海战役估计就省去了第二阶段,直接进入第三阶段陈官庄作战,因为前些年,胡琏所有的救援友军,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也是白崇禧拼命不让胡琏当十二兵团司令的原因。在华野陈士榘带来的炮纵攻击下,十二兵团苦守三十天后最终兵败。如果要找会战失败的原因,十二兵团责任并不大。主因是刘汝民的八兵团和李延年带领的第六兵团,稍遇解放军的阻击,就开溜。导致十二兵团陷入重围,再就是双方都拼得精疲力尽的时候,那方援兵到,那方胜的情况下,白崇禧有意拆台,拒绝派出部队。
综上所述,第七兵团和第十二兵团都拼得很厉害,十二兵团火力上更猛些,七兵团将领得力强悍些,都基本发挥出了自身的水平。看战斗力,不应从名气上考量,不能因为是五大王牌就说它强,18军和中野也打了那多年,也没看出来水平有多高,倒是华野屡屡吃了25军不少亏。最后一战,虽然灭了七兵团,但自身的伤亡只能说是惨胜了,个人认为第七兵团还是战斗力更恐怖些。
#大决战#
原将领的战场记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历史书籍k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52.5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