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予澜晞
如果我说,有那么一天,有人会买兽药喝。
你信吗?
如果我再说,有那么一天,会有14亿人支持兽药生意。
你还信吗?
事实就是,疫情之后,我的三观都被带跑了。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发布#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后,记者查询各大药房网上销售渠道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已经卖到脱销。
之前,为了生计起早贪黑工作的人们,如今,又为了生存起早贪黑的排队。
更可笑的是,连鸡鸭鹅猪用的兽用双黄连口服液也不放过。
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不少网友劝戒:有事多读书,没病少吃药。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公布:到目前为止,并未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
但是,恐慌到极点的群众早已失去往日的理智,掉入舆论的沼泽,拼命挣扎却也越陷越深。
殊不知,对于陷入泥沼的人来说,拼命挣扎只会加速沉沦,保持镇定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网上有个段子:
“专家说双黄连口服液管用,你们一秒抢光了;专家说不要出门,你们怎么跟耳聋了一样。”
这种选择性的失聪,归根结底不过是源于人们的无知。
因为无知,所以不知道任何药,都有其相应的毒副作用;因为无知,所以明知是兽药,依然寄希望于此。
苏格拉底认为,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无知的人永远在骚动,而博识的人有恃无恐。
读书与不读书
其实是两种人生
读书,改变认知。
继双黄连口服液之后,一觉醒来,发现双黄莲蓉月饼都卖光了,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信很多人的反应都一样,我Ca!
没文化真可怕,双黄莲蓉月饼里面有双黄连吗?
还是说,一盒双黄的月饼就能让你躲避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
当疫情来临,大多数人都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失去了判断力。
本来是去买宵夜,结果看到某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就赶紧凑过去。
等到夜宵已经凉透,衣服被挤掉一颗纽扣,还抱着一大堆战利品沾沾自喜。
一位网友道出了问题的精髓:论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学者或者拿到更高的文凭,而是成为一个能辨别会思考的人。
这样的人不会:
初一抢口罩;
初二抢米;
初三抢酒精;
初四抢护目镜;
初五抢紫外线灯;
初六抢手套;
初七抢双黄连口服液。
更不会因为抢,所以抢。
爱读书的人,会有自己的认知体系。
老将黄忠不畏难,横刀立马守雄关。一身正气威天下,斩断狂魔济世安。
这是作者深秋大树对终南山院士的称赞,作为病毒的克星,人民的战神,钟教授很好的诠释了读书的重要性。
24岁毕业于北京医学院,43岁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67岁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工作抗击非典,如今,84岁的他再一次挂帅亲征。
他的一生都在学习。
所以,当疫情来临,他能够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战胜危机。
爱读书的人,从不因环境而影响自己,始终保持行为和思想的高度统一。
是他,在接受采访时,首次肯定了“人传人”的事实,也是他,呕心沥血发出呼吁,待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不会一味地迎合或沉沦,从而失去立场,失去自己。
可见:读书改变认知,认知决定心态,心态造就行为,而行为——最终改变人生!
读书,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人群普遍易感。不过,同样的接触机会,年老体弱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所以,当病毒来临,我们能拼的只有健康。
而健康,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康健,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
读书,就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今日网上风靡一句话:
“今年过年初一不出门,初二不出门,初三不出门,钟南山说出门,我们才出门。”
于是,绝大多数人都体会到“无聊到极致”是怎样一种体验。
化妆拍照再卸妆,数米数鸟数车子,玩土玩猫玩橘子,甚至在楼顶一圈一圈的骑自行车。
他们无法安静的独处,更无法忍受长期的光阴虚度,却又一再纵容自己一月如一日的重复。
不读书的人,精神上永远无法富足。
而热爱读书的人,无论被置于何种境地,都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抛开杂念做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然后结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实。
作者简介:兰予澜晞,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妥妥的水瓶一枚,新晋宝妈,爱工作爱生活爱写作,愿与文字度余生;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百家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