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7 22:40:00
七为圣数的模式应来源于这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空间的七方位,即东南西北上中下;二是人体为中心的空间方位结构,即前后左右上中下;三是印度文化X=3n+1的模式衍生的,它是两个三加一的结果,对于《西游记》中为圣数的情形,除了交代其中国文化来源以外,一定要注意印度文化的影响,这与该书中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是有关联的。上古时期对北斗七星的崇拜形成了文学中“七子”模式的悠久传统。从《诗经》中的“有子七人”到《论语》中的“作者七人矣”,从《左传》中的“七子从军”到《庄子》中的“七圣皆迷”等等,汉有“建安七子”、晋有“竹林七贤”、明有前后七子等等。明朝中叶,“七子”模式成了中国文学上最突出的现象,而《西游记》恰好成书于此时,其人物组构中的“七子”模式也就成为了大文学背景中的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西游记》中多处可见这种七子模式,如孙悟空的七弟兄“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追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弥猴王、戎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此后,孙悟空大闹天空,自称“齐天大圣”,他的“七兄弟”自然就成了“七大圣”。在第四回中写道“他(孙悟空)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作复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弥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耍乐一日,各散讫。”。与七大圣相对应,文本中还提到了七小圣,“这真君即唤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聚集殿前道:‘适才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同来。”众兄弟俱欣然愿往。即点本部神兵,驾鹰牵犬,搭弩张弓,纵狂风,霎时过了东洋大海,径至花果山。’”这里提到的“梅山七圣”即七小圣。《西游记》前七回中间,写得最好的就属“小圣施威擒大圣”这一节了。此外对这类七子模式的描写,在《西游记》中还有三处,第五回,写道王母娘娘桃园中有七位仙女,分别是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第七十二回写盘丝洞有七个蜘蛛精,幻化成人形,象征人的“七情”,他们占了七仙姑的濯垢泉洗澡,各有一个儿子,共“七样虫”。孙悟空毫毛变作“七样鹰”吃掉了这七样虫。第九十回写有七个狮子精“黄狮精在前引领,狻猊狮、抟象狮在左、白泽狮、伏狸狮在右,猱狮、血狮在后,中间却是一个九头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