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将萧劲光的女儿我在马背上度过童年,看见
TUhjnbcbe - 2024/10/9 17:28:00
#深度好文计划#大将萧劲光的女儿:我在马背上度过童年,看见孩子被敌人杀害。——题记

开国大将萧劲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们一家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在他的女儿萧凯的回忆文章里,写下了在蹉跎岁月里她的童年生活,留下了一段极为温暖的文字:

延安

年的延安窑洞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了,当时在窑洞的窗前,有两只可爱的小燕子,飞来飞去。父母就给我起名叫“延燕”。“延”是延安的意思,“燕”就是那两只小燕子。

这个好听的名字一直叫到了花甲,老一辈的人叫了我都叫“延燕”,却不知道后来父亲给我改了名字叫“萧凯”。萧凯的大致意思,就是革命最终会胜利,战士们都会凯旋而归。

萧劲光与妻子的结婚照

我一出生就接受了战争的洗礼,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使我尝到了战争的滋味。日寇的飞机经常来轰炸延安,每次都是突然袭击。大人小孩们都朝着防空洞跑,这样的场景令人难忘。

我的外祖父朱剑凡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也是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他早期留学日本,主张通过教育来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清末民初之时,他毁家办学校,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长沙周南女校。

这所著名的女校培养了一大批女革命先驱,蔡畅、丁玲、向警予等都曾在这里读书。周南女校,可以称得上是近代女革命家的摇篮之一。

刚出生的萧凯与父母的合照

我的妈妈朱仲芷在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来被组织派去苏联留学,她的英语、俄语水平都很高。在延安的时候,妈妈的工作非常辛劳,每天都要到很晚才能回家。我饿着肚子等着她,然后一起回家去。

晚上回家时,妈妈提着一盏光线微弱的马灯上路,我依偎在妈妈的大衣下摆里,跟着妈妈走,不时听到远处的狼嚎。在黑暗中我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紧缩在妈妈的腿下簌簌发抖。

萧凯与父母在一起

年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我和弟弟以及保育院的一大群孩子,在部队的保护下撤离了延安。在后有强敌追赶,前有土匪拦路,上有飞机轰炸的艰难环境里,我们艰难地辗转在陕、晋、察、冀山区。许多优秀的战士,为了保护孩子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有一次我们夜宿在一个小山村,孩子们一排排睡在大炕上。半夜里突然来了土匪,睡在靠门边的孩子被土匪们暗杀了。亲眼目睹小伙伴被杀害,我幼小的心灵增加了一层恐惧和对敌人的憎恨。

还有一次,在长治的一座大礼堂里,孩子们正手里拿着饭缸在排队打饭。炊事员正准备为孩子们盛粥,突然敌机飞到了礼堂上空,向礼堂投下了炸弹,老师们急忙把孩子都带到外边的壕沟躲避。敌机走后,大礼堂和粥桶在轰炸下化为了乌有,孩子们又只能挨饿了。

当时的保育院大门

在严酷的战争中,孩子们都变得坚强和成熟起来。孩子们都穿着一套肥大的小军装,女孩子们都剃光了头发,这样就可以避免长虱子。孩子们之间谁也不知道谁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大家是一个完全平等的大家庭。

我们的童年是在马背上蹲在篓筐的摇晃中度过的。有一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时,孩子们一个个只能畏缩在粪筐里,头上盖着一块油布,油布上再堆着马粪、牛粪作为伪装。孩子们都很懂事,都不敢在筐子里说话。

在转移的路上,每个孩子脖子上都套着一串柿饼,饿了就吃一个。驮在马背上,分批安全地通过。由于柿饼不易消化,孩子们解不下来大便。孩子们平时运动量大,吃的又是干的少稀的多,不到一会儿肚子就饿了。

在老乡的家里发现喂牲口的黑豆,孩子们就偷吃了黑豆。结果嘴边都留下了一圈黑,互相看着,都不由得大笑起来。

有一次,妈妈托战友送来了一小袋生鸡蛋。我和弟弟将它挂在了墙上,看着袋子上绣着的红色五角星,就好像看到了远在战场上的妈妈,总也舍不得吃掉。后来学校要转移了,这才和同学们一起把鸡蛋平分了。

延安的孩子们

经过太行山的时候,我们三个小孩子坐在一辆牛车上,驾车的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哥哥。在颠簸的山路之上,牛车突然翻下了山坡,三个孩子全都滚下山去。我滚在最下边,眼睛被荆棘丛刮伤了。

当时极度地缺医少药,唯一的医疗条件只能涂一点红药水,我的这只受伤的眼睛从此落下了病根,视力几乎等于零。在动荡的岁月里,只要有一点点时间,老师们就赶紧为孩子安排各种学习。

同学们坐在炕上,以膝盖为桌子,用乡间土纸自己订成本子,记录着老师讲的课程。有的时候,老师还组织我们为老乡演出,表演《母鸡下蛋》《兄妹开荒》等。演出结束时,老乡们总会响起鼓掌的声音。

年轻时的萧凯

年9月,我们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进入了解放后的北京。我们在“八一小学”读书时,突然有个战士来到学校带我们去了崇文门附近的解放饭店,在那里我们见到了久违的爸爸。

他当时穿着一身已经褪了色的旧军装,腰扎一条带铜条的宽皮带,脚蹬一双黑色的旧皮鞋。我们的记忆里对他的印象很模糊,毕竟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可是但他将我抱起,喊出我的名字“延燕”时,我对他的记忆就清晰起来了。

在延安颠沛流离,四处躲避袭击的童年,在马背上的篓筐里晃荡的童年,从此变成了回忆。北京终于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方也解放了,孩子们终于可以回到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学习了……

萧劲光大将

写在最后:

这一段温暖的文字是萧凯在回忆她的父亲萧劲光大将时所写,她写出了一位延安时期的小朋友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的孩子们在战火下生存和学习的不易。

这段充满温暖的文字,仿佛能瞬间把人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拉回到那个艰苦却充满希望的年代去。今天再读起这段文字,心里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艰苦、温暖和希望。

晚年的萧凯

感谢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铭记为国家民族做出牺牲的英雄。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今天的孩子们才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才能够拥有幸福的童年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将萧劲光的女儿我在马背上度过童年,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