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六的六级考试大家还记得吗?我抽到的翻译是“花王”牡丹。说起牡丹,人们总是“芍药、牡丹,傻傻分不清楚”。牡丹作为国花,我们了解的不少,那牡丹和与它如此相近的芍药又有怎样的“亲戚”关系呢?
芍药,不仅指芍药花这种植物,还是“芍药组”里的所有物种的统称。牡丹恰好是芍药属的,别名为“木芍药”,这么看来芍药花算是牡丹的“同胞姐妹”了。看图片芍药和牡丹的确是很像,那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芍药,还是牡丹?)
首先看叶,芍药的叶子狭长浓绿,而牡丹的叶子舒展偏*绿;其次看花,大部分芍药的花都比牡丹的小,也没有牡丹颜色那么丰富;再有就是看茎,牡丹是黑色的木茎,而芍药是绿的草茎,冬天有枝干挺立的是牡丹,芍药的地上部分会在冬天完全凋零;另外就是看花期了,“谷雨看牡丹,立夏看芍药”,二者一前一后开。
其实多看看便能分得清,牡丹作为“国花”母仪天下的气质自然是与众不同的。相比之下,芍药像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少女,它的美也是独一无二。
传说中的芍药不是凡花种,是人间瘟疫时花神盗来洒下人间,变成草本的药,于是芍药至今还带着个“药”字。芍药在各地的说法大部分还是“芍药”,但也有些有趣的别名。《本草纲目》中说芍药“释名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有10余种功效,对女子疾病颇有益处。
古代男女交往,分开时会以芍药相赠,表达惜别之情,所以芍药也有“将离草”支撑。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也将芍药称为“红药”。
在唐宋时,“芍药”又被叫做“婪尾春”。酒要过三巡,称为“婪尾酒”。婪尾也有最后一杯美酒之义,而芍药恰好开于春末,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也就得名“婪尾春”。
牡丹是“花王”,作为它的姐妹花,芍药被推为“花相”。牡丹以洛阳开的为盛,而扬州的芍药与洛阳牡丹齐名,所以古时有称芍药为“扬花”。但现在“扬花”指的是一些作物开花时花药裂开,花粉飞散的情形。
在于都方言中芍药按颜色分“白芍”和“赤芍”,但在这福州,“白芍”指的就不是开白花的芍药了,指的是可入药的白芍药的根。
事实上,以前“白芍”“赤芍”指的都是入药的芍药的根,只是功效不同。
前面说了牡丹别名“木芍药”,这芍药在温州话里又叫“草牡丹”,恰好牡丹是木本植物,芍药属草本,是相互对应的。除此之外,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何称其“无格”呢?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因为木本草本的区别,芍药又被称作“没骨牡丹”,所以诗中称芍药“无格”。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芍药可是一个经典元素。“没骨花”的说法让宋人在绘画时创作出了“没骨”的画法。光绪皇帝也曾御笔《芍药图》,著名画家张大千也有作品《芍药》。诗歌小说更不必说,《红楼梦》中的“憨湘云醉眠芍药烟”可是书中经典场景之一。
韩愈曾作一首七言诗为《芍药歌》: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
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钟家。
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
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此并。
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诗中不仅写了诗人自己不羁世俗眼光的特立独行,也描绘出芍药不争不抢独自开放的品质。
牡丹之雍容,芍药不及。但芍药之妩媚多姿,花中也少有能及。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江苏教育出版社,.12
[2]牡丹VS芍药,傻傻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