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一般表现为胃肠道的反应
大部分症状类似于“上火”,比如牙痛、牙龈出血、咽痛、便秘等;较重的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便溏、畏寒肢冷等。
这些症状停药后大多能自行消除,或者加用一些纠偏的药物,也可以减轻或消除其*副作用。
临床常见的*副作用发生原因有很多,总结如下:
1.中药本身的*性
除本草书记载的有*中药外,还有许多中药临床报道是有*性的,如含有马兜铃酸的肾*性药物防己、紫草、虎杖、八月札、青木香等;有肝*性的*药子、何首乌等,这些均应引起重视。
一些中药的成分,既有治疗的一面,还有副作用的一面。如生地、麦冬含有多糖,既可滋阴生津,也会造成便溏的副作用。羌活等祛风湿药,既可发汗祛风,消炎止痛,又会增加排汗量。
某些药物本身,既有正作用,又有副作用。如乌头,既可强心,又会对心脏产生*副作用。诃子收敛止泻,又兼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因此用其止泻的一面,要小火慢煎。否则治疗便溏者时会加重其腹泻。
还要考虑不同的体质,如生石膏大寒,退热效果较好,但体寒、脾虚之人,用之会出现腹泻的副作用,应佐以温脾药物如生姜等应用。桂枝解表,治疗营卫失和之表寒证,但用于内热、内火较大的人,常易引起牙痛、便干等副作用,应佐以寒性药物。
同一药物还要注意其炮制的作用,如生石膏退热,熟石膏则以收敛为主;生首乌润肠通便,制首乌则无通便作用,主要是补益精血,由泻药变为补药。
2.中药饮片单体的*性
中药饮片与单体的药理作用有所不同,饮片无*,但单体可能有*副作用。如鱼腥草无*,但单体鱼腥草素,常可引起皮肤变态反应;浙贝母饮片无*,但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则有*,一旦用量过大,就有中*可能;川楝子含有的苦楝素有肝*性;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寻骨风、青木香含有的马兜铃酸有肾*性;青风藤含有的单体青藤碱可导致过敏性皮疹、白细胞下降,甚至肝脏*性;丹参中的丹参酮可导致变态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中药单体有*,不能说明这味中药就有*,因为有些单体不一定是这味药的主要成分,许多中药饮片经过长期临床使用是没有*性的。
3.临床用药剂量过大
我们临床用药要根据病情,同时还要考虑药品本身的*性,如果因为病情较重,或久用耐药,或已用过西药,或由于中药质量、煎药质量下降等原因,在没有临床经验的情况下加大药物剂量,就会产生*副作用。
一般临床以不超过常规用量为宜,对有个体差异的病人,可在积累经验基础上逐渐加大剂量。
4.辨证不准,用药不精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精准,用药得当方能取得疗效,且不会产生*副作用。辨证不精准,寒热虚实分辨不清,热证给予人参补药照样会出现*副作用。
如燥湿药苍术、半夏、南星等,对于湿气重的病人有燥湿作用,但对于阴虚火旺、津液不足的干燥综合征病人,用之更抑制了唾液腺分泌,干燥症就会加重。养阴的生地、麦冬、石斛等,可使胃肠液分泌过多,对于阴虚内热,大便干结病人有效,但对于脾虚湿重,大便稀溏的人,就会更加稀溏,甚至水泻。
大*苦泻,但对于胃中热燥津伤便秘的病人,用之大便通畅而爽快,但对于没有便秘甚至大便稀溏的人用之则会恶心、腹痛;苦参、*连很苦,但对于口苦、舌苔*厚腻的病人,用之则湿热去,神情爽朗,反之则恶心、呕吐,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又如诸多清热药,有内热的病人用之体温下降,如果没有内热的人用之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这就说明伤了正气。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违反了这一原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日常使用中药或中药类制剂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出现不适的时候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才能避免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
-END-
往期回顾
六味地*制剂说明书修订
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应用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