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药作为中医学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从发现到入药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实践过程,医药学家们通过“口尝身受”,逐步积累和丰富了关于植物药的知识,从而也衍生出了医者与中药之间的许多传奇故事。
“外科之祖”华佗与芍药
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
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
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
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李时珍与妻子“中药传情”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5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生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纯真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24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
孙思邈发现大蒜药用价值
很早以前,大蒜只是一种蔬菜供人食用,当时并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
有一天,孙思邈在出诊途中,因天气相当炎热坐在树下休息,只见一条*蛇从菜园里钻了出来一下扑到路边的水井里。
正好这时从前面路上走来一个挑夫,挑着沉重的担子,额头上的汗水直往下掉,面颊通红,边走边喘着粗气,走到井边时看到清凉的井水,急忙放下担子准备饮水解渴。
孙思邈急忙站起身来摆手呼唤“那水不能喝,水里有*!”那挑夫转过头来看孙思邈穿戴破旧,相貌平常像个叫花子似的便没理他只管取水喝了,孙思邈怕他喝了有*的井水生病,赶紧在菜园里拔了棵大蒜走过去递给挑夫说:蒜头可解百*你吃了它以防中*生病。
挑夫见孙思邈如此热心,只好接过大蒜剥去皮嚼食了。说来也怪,这个挑夫不仅没有中*,而且在整个夏天也没有发生过一次腹痛腹泻的疾病。
挑夫心里暗自思量途中那人肯定不是一般人,就把这个经验告诉了身边的人。
从那以后,大蒜就被人们用来防止痢疾,霍乱等一类瘟疫,后来还被应用到更多的疾病防治中而且得到了大家的信赖。
直到今天,民间仍流传着“夏秋季节常吃蒜,肠炎痢疾不易犯;冬春季节常吃蒜,感冒咳嗽也不染”的谚语。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