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正是凌霄花盛开之时。
凌霄花在我国的历史极为久远,《诗经》的《小雅·苕之华》中就有提到,“苕”(tiáo)指的便是凌霄花。
苕之华,芸其*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小雅·苕之华》
华:同“花”。
芸其*:深*色的花开得正盛。
维其:语气词,多么。
青青:通“菁菁”,茂盛的样子。
无生:没有降生。
牂(zāng)羊:母绵羊。
坟首:头大。
三星:泛指星光。
罶(liǔ):捕鱼的竹器。
“凌霄”二字或许很有迷惑性,会让人以为是什么珍馐仙草,实际上,它并不是什么稀奇罕见之物,我们时常能在公园、道路两旁看到。花朵形状如同小喇叭一样,颜色多以橙红色为主,绽放在虬曲盘旋的青翠枝叶里。
说起凌霄花,就不得不提到舒婷的《致橡树》这首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虽然舒婷的这首诗对凌霄花的评价不高,但也不乏同样有人对其推崇备至,例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赞扬道:“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其花语也有所反应,为“敬佩、声誉”。而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主要还是要归根于它本身的特性。
凌霄花俗称爬墙花,如爬山虎一般,能够攀爬在墙面上,而且比起后者,凌霄花的长势以及繁殖能力更胜一筹。更为特别的是,凌霄花能在炎炎烈日中娇艳生长,光线愈强,植株愈发茂盛,花朵愈发艳丽。此外,凌霄花还有着很长的花期,在一年中,大概能开放一半多的时间。
凌霄之名始见于唐代的《唐本草》,最初只是作为药名而使用,此外,凌霄花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个名字,叫“紫葳”。
“俗谓赤艳曰紫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本草纲目》
由此可见,紫葳之名,来源于它的花色;而凌霄,则是在说它的生长方式。
因凌霄花性辛,微寒,所以还被称为“堕胎花”,若孕妇误食,则会引起流产。但与此同时,凌霄花又有活血祛淤、凉血祛风的功效,所以也是古代治疗妇科疾病的要药。
“
《小雅·苕之华》
《苕之华》却并非单为凌霄花而作,本诗以凌霄花的“芸其*矣”、“其叶青青”起兴,是生在饥荒年代的作者对旺盛生命力的艳羡和对自己生而不幸的自伤。
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继位。西周王朝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风雨,最终断送在了周幽王姬宫湦手里,已是人尽皆知。《小雅·苕之华》这首诗,便产生于西周末年,是为哀饥民之不幸而作。
“苕之华,芸其*矣。”“苕之华,其叶青青。”诗人以苕花、叶起兴,说凌霄花盛开,叶青花*,充满生机,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身处荒年的人民,却在饥饿中苦苦挣扎,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知我如此,不如无生。”两句则是诗人面对这种现状的所思所感,他心里忧伤不已,甚至觉得不应该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是说母羊瘦小得只突出个大脑袋,隐射着大地已无青草;捕鱼的竹器中无鱼,水面纹丝不动,只泛着点点星光,说明河中已无鱼虾。连自然界的动物都如此,又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其所描绘场面的实在是过于恐怖惨淡,令人不忍卒读。
初夏已至,又到凌霄花开时,《苕之华》中所描写的饥荒之年鲜可以饱的场景在我国早已消失不见,人们对攀援在其他枝木之上,散发着勃勃生机的凌霄花也早已司空见惯。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就此“躺平”,在享受自然和时代的馈赠时,也要树立粮食危机意识,厉行节约,拒绝浪费,如此也是生在丰年的我们对自然和时代的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