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鄢银婵金喆每经编辑:张海妮
2月15日,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飞一大医院的爱心献血屋,医院医务人员的家属献血。
两天前(2月13日),医院院长张定宇公开称,医院已经在开展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输入工作,且显示出初步的效果,呼医院捐献血浆。
响应呼吁医院的许德龙、周敏和孔岳峰。非常时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截至2月20日,全国新冠肺炎的治愈人数过万,响应捐献血浆号召的痊愈患者也已过百,其中冲在最前面的正是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几重身份的合体:是医生、是患者、是治愈者、更是献血者,刚结束隔离期的他们,就以另一种方式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
但在数量不小的患者面前,血浆能够覆盖到的患者范围仍不大。*飞在电话那头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治愈病人可能会有顾虑,担心身体能不能经得住、献血会不会有反应。作为医务人员,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应该冲在前线去帮助别人。
第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
31岁的许德龙努力回忆了很久,脑海里还是没能画出将新冠肺炎病*传染给自己的患者画像——“每天接诊的患者太多了”。
许德龙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他能记得的是,1月初有一名因上肢骨折需要术后恢复的患者来到康复科,医院康复科的一名医生,许德龙为其进行了全面体检,并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期间,他仅戴着最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诊疗期间,许德龙得知该患者有发热症状,其家属则有华南海鲜市场工作经历。不过,彼时有关新冠肺炎的消息并不多,许德龙也权当闲聊撇到耳后了。
1月15日,许德龙开始发热、乏力,并伴有轻微咳嗽。作为一名资深马拉松爱好者,他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好,这只不过是一场小感冒,扛两天就过去了。没想到,这次的病*尤为顽强,扛了一周不仅症状丝毫没减轻,反而人越来越难受。
就在许德龙“感冒”后的第三天(1月17日),他医院骨科医生周敏也觉得身体不对劲。“全身酸痛,乏力,不好受。”30岁的周敏和许德龙还是跑友,同样凭着对自己身体素质的自信,周敏也没把这些症状当回事,“我服用了3天泰诺(一种退烧药),症状就有些缓解了”。
就像冥冥之中安排好了一样,周敏察觉到身体异样的第三天(1月19日),另外一名同事、医院放射科医生孔岳峰也觉得自己不对劲,症状和他的同事们一样,不一样的是,作为早期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更多的放射科医生,孔岳峰对病*的认知敏感度要高得多。“我第二天(1月20日)就给科室主任说了我的情况,主任警觉性非常高,他让我去CT室拍了片子,当时结果是正常的。”孔岳峰说,不过以防万一,他还是选择了居家隔离。
在孔岳峰拿到诊断结果为“正常”的CT报告单时,*飞接待了一名病人,接诊时他听到了咳嗽声,便询问情况,病人回复自己有气管炎,而且长期抽烟。“当时没想跟肺炎有关,我也没什么防护措施。”*飞表示。
这是*飞能想起来的自己最有可能被病*找上门的一个场景。当天下午,*飞的身体就出现不对劲,有些头晕。他以为是前一晚上夜班、没休息好的缘故,下班后正常回家。同一天,新冠肺炎疫情迎来转折点:钟南山院士对外宣布,病*存在人传人的可能;隔天(1月21日)再度强调,有14名医护人员已经被新冠肺炎感染。
回到家中自我隔离的孔岳峰坐不住了。医院已被纳入新医院,上下忙成一团,他却只能待在家里使不上力,干着急。1月22日晚上,医院排查CT,虽然症状有些加重,他还是希望告诉同事自己没有事,这样就能重回“战场”帮忙。然而,两天前还一切正常的双肺却出现“病灶”。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新冠肺炎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增加了咳嗽,伴有少许咳痰症状的周敏突然想起来,1月16日夜班时自己所负责的病区有不少发热病人,当时大多数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仅有一层外科口罩。想到自己临床症状高度吻合,又有流行病学特征,周敏便去放射科拍了胸部CT,结果提示:双肺感染病变,病*性肺炎,右侧肺部病变病灶范围还挺大。很不幸,他“中招”了。
周敏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同一天去拍片子的还有许德龙,他得知自己此前接诊的那名病人已转至医院,“1月23号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就诊的高峰期,医院发热门诊量每天数百人,虽然当时只是CT显示肺部感染,我心里已基本对自己确诊了,医院没有床位,我的症状也较轻,所以选择居家隔离”。
医务人员接二连三“中招”。
*飞也开始持续高烧不退,吃退烧药也没有低于37℃,之前接诊的泌尿科病人也出现发烧症状,CT结果显示双肺感染,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猜到自己应该是,医院拍CT,显示肺部感染。”1月24日下午,*飞直接住院隔离,并接受核酸检测。医院采集的核酸检测样本都要送往湖北省疾控中心,3天后才能拿到结果。
这三天对于*飞来说,相当煎熬。而1月23日之后的数天,对这四名医生而言都有些漫长。
治愈:最担心不能保护家人
1月24日,除夕。被疫情笼罩的武汉少了往年过年的热闹气氛。许德龙房间里的电视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客厅里也时不时传来春晚节目的声音,一家人在一套房子里,却只能戴着口罩分开看春晚。“当时还是感觉有些凄凉。”许德龙说。
当医生多年的医院过春节,今年却是在病床上。如果没有被感染,孔岳峰应该在湖南老家和外婆一起看春晚。“那天心里确实挺感慨的,我有好几年没回老家了,票买好了,班也排好了。”他拨通妈妈的视频电话,细心的妈妈注意到他手上的留置针,欲言又止。
孔岳峰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让孔岳峰和许德龙最担心的,是家人的安危。“从1月15日我有症状到确诊期间,我一直都和我爱人待在一起,没有什么防护隔离。”许德龙说,好在最坏的情况没有出现。
“那段时间我的朋友、同事、家人每天都会打好几次视频电话,大家没有明说,但都知道是为了确定互相各自安好。”许德龙说,治疗期间对未来陡增的不确定性,以及自我隔离下生出来的孤独感,在这个春节也将他和家人、朋友拉得更近。
正是这种彼此之间的鼓励和慰藉,让孔岳峰、许德龙的心境从担心害怕过渡到理性认识,尽管也有少食欲、无精神、呼吸急促等症状,但凭着乐观的心态,不过两三天,他们的病情就得到了控制。
病情缓解后的许德龙还在家“云接诊”,在朋友圈分享自己“以身试*”的经验,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患者,为那些还看不清方向、对病*心生恐惧的患者打气。
相比许德龙的乐观,周敏在确诊初期一度有些害怕:“最早大家都认为这个病*对老年人不友好,1月24日有报道一名36岁男性患者病逝,我当时确实有点担心,毕竟上有父母下有两岁的娃娃需要我照顾。”
*飞也坦言,新闻里陆续出现20多岁、30多岁中青年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案例,他既担心自己无法痊愈,又担心家人被传染;当躺在病床上看着穿着防护服穿梭的同事,这种角色转变也让他心情非常复杂。
入院的第一天,*飞同一房间的病友已经连续高烧10多天,每隔两个小时必须用体温计测体温。“我特别紧张,每次他测体温、报体温都很怕,但隔离区都是这样的确诊病人。”
入院前三天,他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医院也有专门的人进行心理疏导。但是,他不敢跟家人打电话,怕他们担心,也不敢看手机,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会加剧恐慌。“这不像平时住院,有家人照顾,有人可以聊天,就是一个人呆着。而且病*充满不确定性,病情随时可能加重,有些人两三天就变重症,甚至死亡。”
*飞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到了晚上,*飞总感到胸闷,好像有口气没吐出来,更加难以入睡。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逼着自己睡觉、吃饭、按时吃药,否则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上不来。
而周敏也开始调节心态,通过看电子书、电视剧转移注意力,他知道吃好、喝好、休息好,对战胜病*太重要了。
终于经过近10天治疗,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复查CT肺部明显好转,达到出院标准。2月1日,周敏和孔岳峰治愈出院自我隔离;2月3日,许德龙的两次核酸检测转为阴性,也顺利治愈;*飞也治愈了。
捐献血浆:希望多救人
10多天的治疗经历,给这几名医生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医生、治愈者的双重身份,也让他们想多做一些事。
隔离观察的日子,空闲时间突然多了起来。同许德龙此前在朋友圈分享“以身试*”的经验类似,孔岳峰也把自己变成了一名心理辅导师,“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有不少认识的、不认识的来向我咨询肺炎的事,我会鼓励他们”。
令孔岳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名全家都被感染了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