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以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数慢性胃炎有幽门螺旋杆菌生长,在浅表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最高。
中医认为,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薛生白湿热病篇》)是脾胃病的基本规律。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多中气尚实,邪易从热化,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外感热病篇》);因此,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脾胃湿热内蕴的病理基础。脾胃湿热的病原基础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炎症病理反应有关。湿热蕴育胃腑,胃院痞满饱胀,暖气,嘈杂口苦,苔*,伴有胆汁反流者则吞酸反胃。
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宜辛苦合用,开泄湿热,开化气机,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法半夏、*芩、*参、*连、甘草、吴茱萸、川楝子、炒积壳、白豆蔻仁、蒲公英。
药用半夏、吴茱萸辛热散结,开泄气机;*连、*芩苦寒清泄,降泄湿热,辛开与苦降相伍,使气分湿热开泄;川楝子疏泄郁热,行气止痛;炒积壳破滞气而消痞结,白豆蔻仁化湿浊而消食滞;蒲公英清热解*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且能健胃;*参补脾益气,生津益胃护中,以防湿热伤中;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辛开苦降,开泄湿热,化湿以开气,行气以畅中,解*以抑菌,补中以防变,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有良好疗效。
45岁王女士,有胃病2年,反复发作胃脘痞满,饮食稍有不慎即胃痛,近1个月胃院灼热疼痛,痞满饱胀,嘈杂,不思饮食,两胁不舒,,晨起后反酸恶心,暖气,口苦,舌淡苔*腻,脉弦缓。
经医院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黏膜片状糜烂,十二指肠炎(活动期),幽门螺旋杆菌。
中医辨证: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治宜清化湿热,开郁和胃。
药用半夏、吴茱萸、*连、*苓、焦栀子、川楝子、延胡索、炒积壳、白豆蔻仁、佛手、苏梗、蒲公英、生姜、大枣。
服药后,患者胃脘灼热胀满减轻,已能进食,但夜间偶发胃脘隐痛,晨起仍感恶心,口苦而干,时有嗳气,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缓。
湿热未尽,气血凝滞,阴伤显露。治宜辛苦开泄湿热,行气活血止痛,化湿和胃养阴。
药用:太子参、半夏、吴茱萸、*连、川楝子、百合、乌药、延胡索、白豆蔻仁、佛手、竹茹、蒲公英、炙甘草。
三诊:患者胃院胀满消失,但有灼热感,嘈杂不适,偶有泛恶,口干舌燥,大便稍干。舌质淡红少津,脉弦细数。
证转胃阴不足,气血凝滞。治宜滋养胃阴,润降散瘀。药用太子参、石斛、乌梅、白及、白芍、川楝子、佛手、苏梗、姜*、没药、红药子、鸡内金、蒲公英、炙甘草。
四诊:患者胃院偶有灼热嗳气,余无不适,纳食正常,偶有口干,精神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细。复查幽门螺旋杆菌(-)。